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传家宝(张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传家宝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传家宝》中国当代作家张强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传家宝

二大娘结婚时,正赶上饥荒年月。她一人来到北大庙,突然两眼一黑,躺到在路旁。原来她早晨来时,在娘家没舍地吃饭,为的是省给弟弟、妹妹多吃一口。她知道饥荒年月二大爷家也没有多余的粮食管饭,所以也没让人送,就一个人挎着个包袱来了。山高路远,腹中无食,饥疲交迫,头昏眼花,饿晕了。路过的人问清情况赶紧给二大爷捎信。二大爷在大门口正等着二大娘来结婚,可是等了半天等来的却是二大娘饿晕在北大庙的消息。二大爷赶紧家去把做的糊饾(方言:指粥。饾,dou,)盛到瓦罐里提着来到北大庙,二大娘已经奄奄一息。二大爷赶紧把糊饾给二大娘一口一口地喂下去,二大娘这才缓过神来。二大爷背起她来往家走。有了气力的二大娘在二大爷的背上说:“哎呀!你做的糊饾真好喝,咱以后光做糊饾喝。”二大爷说:“俺家从我老奶奶起就做糊饾喝,几代人传下来都喝糊饾,喝糊饾能节省粮食,家里无论遇到什么年月,都断不了糊饾喝。”二大娘说:“哦,我知道!要不是打听着你在这行年月还有糊饾喝,也不来跟你结婚过日子。”

从此二大娘就天天做糊饾喝,年年能够节约下不少粮食。除非二大爷推车、挑担干很累的活,才给他烙个饼吃。大人小孩除二大爷能吃个饼,谁也不能吃一口。二大娘给孩子们说:“喝汤(这里指面条)省,擀饼费,吃顿包子(方言:指水饺)去了二亩地。”她的孩子也都听话,除了喝糊饾,谁也不要饼吃。他们家九月九(当地风俗——喝面条)才喝顿面条,大年初一吃顿包子。其他时间就是喝糊饾。那时候的糊饾是荠荠菜、曲曲芽、苦菜子、饽饽丁等野菜煮的一锅黑水,下上点地瓜干面做的黑糊饾。黑糊饾又苦、又涩、又难闻,不是为了活命谁也不愿意喝;不过随着年月的好转,二大娘做的糊饾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黑糊饾变成了白糊饾。白糊饾就是玉米面或小米面做的糊饾,白糊饾里有黑豆、黄豆、绿豆、红小豆。村里的赤脚医生称二大娘的糊饾是药膳,能够强筋壮骨、去火、利尿等。知识青年愿意到二大娘家去喝白糊饾;后来粮食富裕了,白糊斗又变成了香糊斗。香糊饾是用油盐炝锅的,香糊饾里除了有上述豆类外,又加上了葱花、姜末、豆腐丁,豆腐皮、粉条、海带丝等等。不过这时候做糊饾的不是二大娘了,而是她的儿媳妇。儿媳妇比二大娘的手艺还有创新,做出来糊斗更好喝。县、乡领导到村里做工作,晌午到了饭点实在不能走了,宁可到二大娘喝糊饾,也不肯跟着村干部到酒店里去落腐败的名声。二大娘家的糊饾在县里、乡里又出了名。特别是年轻]干部喝着二大娘家的糊饾,听着已拄着拐杖的二大娘讲述的过去饥荒年月饿死人的悲惨故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们终于明白过去没有粮食吃饿肚子,为什么不吃肉的原因了?

黑糊饾、白糊饾、香糊饾,二大娘做的糊饾出了名。

二大爷喝着二大娘做的糊饾,平安度过了一生,由一个光棍汉过的孙男嫡女一大帮,成天捋着胡须夸奖二大娘会过日子。庄乡邻居也都夸奖二大娘会过日子。二大娘则说:“我会过什么日子,我不过是有传家之宝。”大家问她,二大娘你有什么传家之宝啊?二大娘抿着嘴笑笑,并不回答,因为她知道她家的传家宝大家都知道,大家伙是故意问她。

二大娘99岁了好几年,终于要走了。临咽气的那一刻,就是不肯闭上眼睛。人们都知道她是等着在外地工作的孙子。她孙子终于家来了,她看见孙子家来了,咕嘟着嘴说话,但是又听不清楚。她孙子只好把耳朵凑上去听,没想到二大娘说的却是:“小啊,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咱家的传家宝——喝糊饾,省粮食,好年防荒年!”这正是:

节约粮食传家宝,

每个家庭不能少。

一顿一口年满斗,

遇到荒年不用愁![1]

作者简介

张强,平阴县安城镇退休教师,中共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