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傳家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傳家寶》中國當代作家張強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傳家寶

二大娘結婚時,正趕上饑荒年月。她一人來到北大廟,突然兩眼一黑,躺到在路旁。原來她早晨來時,在娘家沒舍地吃飯,為的是省給弟弟、妹妹多吃一口。她知道饑荒年月二大爺家也沒有多餘的糧食管飯,所以也沒讓人送,就一個人挎着個包袱來了。山高路遠,腹中無食,飢疲交迫,頭昏眼花,餓暈了。路過的人問清情況趕緊給二大爺捎信。二大爺在大門口正等着二大娘來結婚,可是等了半天等來的卻是二大娘餓暈在北大廟的消息。二大爺趕緊家去把做的糊餖(方言:指粥。餖,dou,)盛到瓦罐里提着來到北大廟,二大娘已經奄奄一息。二大爺趕緊把糊餖給二大娘一口一口地餵下去,二大娘這才緩過神來。二大爺背起她來往家走。有了氣力的二大娘在二大爺的背上說:「哎呀!你做的糊餖真好喝,咱以後光做糊餖喝。」二大爺說:「俺家從我老奶奶起就做糊餖喝,幾代人傳下來都喝糊餖,喝糊餖能節省糧食,家裡無論遇到什麼年月,都斷不了糊餖喝。」二大娘說:「哦,我知道!要不是打聽着你在這行年月還有糊餖喝,也不來跟你結婚過日子。」

從此二大娘就天天做糊餖喝,年年能夠節約下不少糧食。除非二大爺推車、挑擔干很累的活,才給他烙個餅吃。大人小孩除二大爺能吃個餅,誰也不能吃一口。二大娘給孩子們說:「喝湯(這裡指麵條)省,擀餅費,吃頓包子(方言:指水餃)去了二畝地。」她的孩子也都聽話,除了喝糊餖,誰也不要餅吃。他們家九月九(當地風俗——喝麵條)才喝頓麵條,大年初一吃頓包子。其他時間就是喝糊餖。那時候的糊餖是薺薺菜、曲曲芽、苦菜子、餑餑丁等野菜煮的一鍋黑水,下上點地瓜乾麵做的黑糊餖。黑糊餖又苦、又澀、又難聞,不是為了活命誰也不願意喝;不過隨着年月的好轉,二大娘做的糊餖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由黑糊餖變成了白糊餖。白糊餖就是玉米面或小米麵做的糊餖,白糊餖里有黑豆、黃豆、綠豆、紅小豆。村裡的赤腳醫生稱二大娘的糊餖是藥膳,能夠強筋壯骨、去火、利尿等。知識青年願意到二大娘家去喝白糊餖;後來糧食富裕了,白糊斗又變成了香糊斗。香糊餖是用油鹽熗鍋的,香糊餖里除了有上述豆類外,又加上了蔥花、薑末、豆腐丁,豆腐皮、粉條、海帶絲等等。不過這時候做糊餖的不是二大娘了,而是她的兒媳婦。兒媳婦比二大娘的手藝還有創新,做出來糊斗更好喝。縣、鄉領導到村里做工作,晌午到了飯點實在不能走了,寧可到二大娘喝糊餖,也不肯跟着村幹部到酒店裡去落腐敗的名聲。二大娘家的糊餖在縣裡、鄉里又出了名。特別是年輕]幹部喝着二大娘家的糊餖,聽着已拄着拐杖的二大娘講述的過去饑荒年月餓死人的悲慘故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們終於明白過去沒有糧食吃餓肚子,為什麼不吃肉的原因了?

黑糊餖、白糊餖、香糊餖,二大娘做的糊餖出了名。

二大爺喝着二大娘做的糊餖,平安度過了一生,由一個光棍漢過的孫男嫡女一大幫,成天捋着鬍鬚誇獎二大娘會過日子。莊鄉鄰居也都誇獎二大娘會過日子。二大娘則說:「我會過什麼日子,我不過是有傳家之寶。」大家問她,二大娘你有什麼傳家之寶啊?二大娘抿着嘴笑笑,並不回答,因為她知道她家的傳家寶大家都知道,大傢伙是故意問她。

二大娘99歲了好幾年,終於要走了。臨咽氣的那一刻,就是不肯閉上眼睛。人們都知道她是等着在外地工作的孫子。她孫子終於家來了,她看見孫子家來了,咕嘟着嘴說話,但是又聽不清楚。她孫子只好把耳朵湊上去聽,沒想到二大娘說的卻是:「小啊,什麼時候也別忘了咱家的傳家寶——喝糊餖,省糧食,好年防荒年!」這正是:

節約糧食傳家寶,

每個家庭不能少。

一頓一口年滿斗,

遇到荒年不用愁![1]

作者簡介

張強,平陰縣安城鎮退休教師,中共黨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