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会计期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会计期间是一个专有名词术语。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名词解释

会计期间指在会计工作中,通过人为地在时间上将连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以起止日期加以划分所形成的时间段,会计期间属于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的内容之一。

一个会计个体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其经济活动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为了及时提供决策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在会计工作中,人为地在时间上把连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用起止日期加以划分,形成会计期间,这就是会计分期的假设。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一般应从公历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又称会计年度。除了会计年度以外,我国的会计期间还有:月度、季度、半年度。小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称为会计中期。

会计期间的分类

会计期间可以分为会计年度、会计月度、会计季度及会计半年度。具体日期如下:

1、会计年度:从公历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结束。

2、会计月度:从每个月的1日开始,到每个月月末最后一天结束。

3、会计季度:每年的1-3月、4-6月、7-9月、10-12月作为会计季度。

4、会计半年度:每年1-6月,7-12月作为会计的半年度。

会计期间是指在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讫期间。会计期间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会计年度也是财政年度、预算年度。小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称为会计中期。

会计期间的目的

设立会计期间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段,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定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定期进行结算、汇总、报告和评价。

因此,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会计期间的影响和作用

由于设定了会计期间,会计核算必然要解决企业收入和费用于哪一个会计期间确认的问题。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一家企业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发生与现金的实际收入和支出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因固定资产耗用等原因引起折旧费用的发生,却没有导致现金的流出。处理此类业务,有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基础,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把会计期间看作一个企业连续两次编制并提供财务报表之间的时间段,常常对我们很有用。会计期间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为了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定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把连续经营活动人为地进行划分,以便定期进行结算、汇总、报告和评价。会计期间假设是正确计算损益的前提,利润总额、收入、费用等会计概念都是以“时期”为前提的。

术语解释

会计分期假设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分割成会计期间,分期核算经济活动和报告经营成果。这是由于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集团和个人需要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企业定期提供会计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会计年度是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区间,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核算经营成果的时间界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