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优良种质规模化快繁技术试验应用案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优良种质规模化快繁技术试验应用案例西北干旱区超旱生灌木红砂、沙拐枣优良种质规模化快繁技术试验应用案例,甘肃河西地区地处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地带,水土流失[1]和荒漠化严重,在其治理过程中,生态植被建设应放在首要位置,而优良树种的苗木生产则是其建设的物质基础。红砂和沙拐枣是干旱区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其分布地常年干旱,导致自然状态下种子发芽困难,成苗率低,繁殖速度慢,因此,通过人工繁育等技术手段来提高其繁殖速度和生长质量对于该区植被恢复意义重大。为此,2014年项目组在河西地区进行了优良种质的培养与容器育苗试验,2016年科技成果在河西地区开始转化应用推广。为建立高起点、高质量的适应于干旱区环境的林木良种快繁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解决了红砂、沙拐枣自然状态下种子发芽困难,成苗率低,繁殖速度慢问题。

三、技术要点

从分子和形态学两个层次对甘肃红砂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揭示了其多样性水平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相互关系;

(1)通过对种群遗传距离、地理距离研究及聚类分析,初步掌握了其遗传变异的趋势与规律,为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遗传评价及创新利用奠定了基础。

(2)通过对光合、荧光、水分、酶活性、渗透调节以及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测定,分析探讨了红砂和沙拐枣抗旱生理机制;

(3)通过不同浓度PEG胁迫对质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等指标的影响,研究了人工水分控制条件下植株抗旱生理响应,构建了抗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红砂和沙拐枣种源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4)通过对红砂、沙拐枣种群年龄结构、生命表、生存曲线及时空分布等生态学[2]方面研究,阐明了种群数量动态、空间格局及时空异质性,为其种群保护、人工辅助植被恢复及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应用成效

通过与武威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古浪县马路滩林场、兰州市城关区林业工作站和甘肃省林木种苗管理局合作、推广本项目的的技术成果,建立了2条生产线进行苗木规模化快繁技术转化,繁殖苗木近300万株,累计收入360万元、利润240万元;生产单位具备了年产容器苗100万株、组培苗80万株生产能力;新增就业60人;在年降雨300mm以下区域营造示范林11300亩,成活率平均达到85%以上。

五、适用范围

技术开发的适用于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以及荒漠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领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