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伍新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伍新春 编辑 伍新春 [1] ,男,心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 中文名 伍新春 籍 贯 湖南省湘乡市 职 称 教授 学 历 心理学博士 性 别 男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学习经历 3 工作经历 4 在研项目 5 已结项目 6 学术论文 7 专著与教材 8 教学工作 9 荣誉奖励 人物简介编辑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暨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百人工程”人才。主要从事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当代学习科学与有效教学,儿童阅读发展与教学促进,科学教育与科技场馆学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创伤心理干预,教师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亲职教育与家庭协同教养)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等国家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国际国内合作课题5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和科普著作等50余部。其教学和研究成果曾荣获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奖、朱智贤心理学奖等奖励20余项。 语言 汉语、英语 [1]

Research, Practice, and Policy,7(4),391-397. DOI: 10.1037/tra0000031. (SSCI, Q2, IF=2.09)

68. Ying,L.*, Chen, C.,Lin, C.*, Greenberger, E., Wu,X., &Jiang, L. (201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nd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child survivors follow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45(2),230-242. DOI:10.1111/sltb.12118. (SSCI, Q2, IF=1.40) 69. Jia, X.,Ying,L.,Zhou,X.,Wu,X., &Lin,C*.(2015). Effects of extraversion, social support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on posttraumatic growth among adolescent survivor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PloS ONE 10(3): e0121480. DOI:10.1371 /journal.pone.0121480. (SC1, Q1, IF=3.54) 70. 高欣羽,程亚华,李虹,张洁,丁凤姣,Kim Nguyen-Jahiel,Richard C. Anderson,舒华,伍新春,郑明璐,崔彦梅. (2015). 小学生领导力自然萌芽与发展的实证研究. 心理科学, 38(3), 612-617. 71. 伍新春. (2015). 读透文本, 正确处理读写关系. 小学语文,(7-8), 38-41. 72. 陈杰灵,伍新春*,安媛媛. (2015). 创伤后成长的促进: 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6), 114-122. 73. 安媛媛,李秋伊,伍新春*.(2015). 自然灾害后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6), 107-113. 74. 周宵,伍新春*,袁晓娇,陈杰灵,陈秋燕. (2015). 青少年的创伤暴露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 核心信念挑战、主观害怕程度和侵入性反刍的作用. 心理学报, 47(4) , 455-465. 75. 李仁莉,戴艳*,林崇德,伍新春. (2015). 中学生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展趋势: 心理复原力的预测效应. 心理发展与教育, 31(6),728-737. 76. 伍新春*,周宵,陈杰灵,曾旻. (2015). 主动反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 一项来自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长程追踪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31(3),334-341. (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 2015年第11期, 74-82) 77. 伍新春*,周宵,林崇德,陈杰灵. (2015). 青少年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31(1),117-127. 78. 周宵,伍新春*. (2015). 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睡眠问题的影响: 积极认知的调节作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13(2), 242-250. 79. 周宵,伍新春*. (2015). 复原力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 基于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3(5),773-777. 80. 周宵,伍新春*,陈杰灵. (2015). 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复原力的调节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3(3),512-516. 81. 齐亚静,伍新春*,胡博. (2015). 中国内地与香港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特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9(4), 295-300. 82. 伍新春*,刘畅,胡艳蕊,郭素然,陈玲玲,郭幽圻. (2015). 父亲教养投入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3(4), 576-579. 83. 刘畅,伍新春*. (2015). 协同教养的研究缘起、结构与评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3(1), 32-37. 2014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