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伊通满族民俗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伊通满族民俗馆始建于1987年6月25日,2532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一所展示满族传世文物和民俗风情的博物馆,迄今为止,馆藏文物已达610个种类,三千余件展品。共接待各级各类参观团体一千五百多个,社会各界参观人士二十余万众。慕名前来参观的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的国际友人和港、澳、台同胞翘指嘉许,留言盛赞。一九九五年三月,中共四平市委、市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1]基地。一九九九年五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将本馆作为学术基地。

基本介绍

伊通历史悠久,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从远古的息慎,到宋、辽、元、明时期的女真,满族先人都曾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是满族的“祖宗肇兴之所”。清初这里建立了镶黄、正黄二旗公署,设驿站,置柳边。光绪八年升为州治。一九八八年八月三十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溯古抚今。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就出生在伊通留下足迹。在这块“贡山”“贡河”相间环抱的沃土上,伊通满族繁衍生息。至今,伊通满族的风俗习惯[2]、心里素质仍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们虔心敬存下来的满族传世文物,在一九八七年三月代表吉林省在首都北京展出期间,曾赢得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伊通满族民俗馆览分渊源、生产、生活礼仪、文化习俗和今日伊通六个部分。采取专题陈列的方法,用实物展品与照片、图板、模型和录像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伊通满族特有的民俗世界,使来参观者能够得以了解伊通满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体察伊通满族人的传统意识和生活情趣。

视频

伊通满族民俗馆 相关视频

满族民俗馆 60年代住户人家
满族民俗风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