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伊莎贝拉水晶凤凰螺

伊莎贝拉水晶凤凰螺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名:伊莎贝拉水晶凤凰螺

命名者及时间:Lamarck, 1822

螺壳尺寸:100 mm

分布范围:分布于印度洋

太平洋

门:软体动物门

纲:腹足纲

目:中腹足目

凤凰螺科凤凰螺属

伊莎贝拉水晶凤凰螺凤凰螺科凤凰螺属的一类生物。螺壳尺寸100 mm。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1]

目录

伊莎贝拉水晶凤凰螺形态特征

伊莎贝拉水晶凤凰螺螺层为锥形,壳轴的滑层很发达,在外唇通常有指状突起。

最具特色的是双眼发达,眼柄上有长而尖的触手,可自由伸缩。壳表面饰纹雕刻丰富多彩。

壳口多狭长,具前、后水管沟,外唇宽厚,前端常有虹吸道。壳边近前端呈锯齿状,称为“凤凰螺缺刻”,这个缺刻是该螺类右眼伸出偷窥外界环境变化的管道。

伊莎贝拉水晶凤凰螺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

形态特征

凤凰螺科的动物,贝壳体部通常扩张,具有突起。壳形态纺锤形,壳面富有釉质光泽,乳白色、黄色或棕色,丰富多彩。壳口狭长,具前、后水管沟,外唇宽厚,前端常有“U”字型凹槽,称为“凤凰螺缺刻”;最具特色的是有一对很发达的眼,眼柄特长,可自由伸缩,能从贝壳前沟和凤凰螺缺刻处伸出窥视外部。眼周围通常有桔色、黄色或红色的环纹。外唇外翻且厚,轴唇滑层厚。壳口及轴唇光亮,无齿状襞。厣小角质,不能覆盖壳口,边缘常呈锯齿状。厣不仅是动物向前行进的杠杆,而且是动物保护器官的防卫的武器。如果鱼类和蟹类想吃它时,即用它御敌。雌雄异体,成熟的雄性个体在背部右侧有一个长的阴茎。

神经系统相当集中,没有唇神经连索。平衡器1个,仅仅有1枚耳石。唾液腺位于食道神经节的后方;通常没有食道附属腺、吻和水管。排泄和呼吸系统没有对称的痕迹,右侧相应器官退化。心脏只有1个心耳,不被直肠穿过。鳃1枚,栉状,通过全表面附在外套膜上。肾直接开口在身体外面,有的具有一条输尿管。具有生殖孔。雄性个体具有交接器。齿式通常为2-1-1-1-2。

外形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及各自的俗名,外表差异大但彼此间血缘密切。凤凰螺外唇向外张开,蜘蛛螺有数根长指状突起物,长鼻螺呈纺锥状,前水管沟长。许多凤凰螺色彩鲜艳,大多数螺壳厚重。口盖长且曲,可帮助运动。

栖息环境

生活在热带海域和亚热带海区,喜欢在温暖的水域中和浅海泥质或砾质海底活动,从潮间带至浅海沙、泥沙和珊瑚礁环境中均有栖息。一般栖息在浅水礁及海草草地。

生活习性

该特种并不像蜗牛般滑行,而是以其尖锐及呈镰刀状的盖将身体向前推进。动物的足部窄,很强壮,行动敏捷,可以向前跳动,可跳10.2厘米之远。

是植食性软体动物,以各种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腹足类是以齿舌做为刮取食物的器官,齿舌上有成排的细齿,分为中央齿(central tooth),通常一枚、其两侧为侧齿(lateral teeth)一对到许多对,再两侧为一对到许多对边缘齿(marginal teeth)。植食的种类较肉食的种类齿舌上细齿的数目更多,在植食性种类中,齿的顶端有锯齿。

齿舌回收时,边缘齿可以收集食物,再经齿舌带送入食道。在前鳃亚纲中,由于扭转,胃的位置也倒转,即食道在胃的后端进入,肠由胃的前端通出。中腹足目及新腹足目,胃已失去了原始结构,而或多或少的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囊,已完全行胞外消化,有发达的肝脏。胃接受肝脏及各种消化腺所分泌的酶进行食物的消化,其消化酶主要是淀粉酶及纤维素酶。

胃后即为肠,在植食性的种类,肠道一般很长,而且盘曲,肠壁向内突起形成嵴与沟。腹足类其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行,特别是在胃与肠中的运行是由纤毛作用的推动而不是靠肌肉的收缩。

在进化的种类由于沟与嵴的复杂化,可以同时筛选分离出4种或更多种大小不同的颗粒,分别在不同的沟与嵴中运行。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这种运行方式可见于所有的软体动物中。

参考来源

  1. 伊莎贝拉水晶凤凰螺, 海洋生物,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