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任力之 (1966 - )男,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曾在法国学习和工作,并在香港大学担任过建筑系访问讲师。2001年被聘为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任力之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原文名 renlizhi
出生 1966年
重庆市
国籍 中国
母校 同济大学,E'cole d'Architecture Paris Villmin
职业 建筑师、教授

目录

人物简介

任力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1]、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 ,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上海市建筑工程评标专家。

获奖情况

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3]

201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勘察设计之星"[4]

浙江省公安指挥中心

2007年获2006年度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银奖(第一获奖人)

2006年获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2005年获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2004年获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佳作奖(第一获奖人)

宁寿大厦

2000年获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铜奖(第一获奖人)

2000年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

2000年获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东莞图书馆

2008年获教育部优秀设计一等奖

获英国RIBA Diverse City建筑设计评选半决赛奖

2006年获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佳作奖

2002年获第二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优秀展

外滩十八号楼

2007年获上海市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200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

东莞国际会展中心

2004年获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

2003年获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2002年获第二届上海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二等奖

南汇文化中心

2006年获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

2005年获上海市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上海际汽车博物馆

2007年获上海市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科研综合楼

2008年获教育部优秀设计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

2009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任力之
  任力之教授

2009年获建设部一等奖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2008年获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佳作奖

江西省第十三次勘察设计"四优"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9年获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

上海哈瓦那大酒店

2006年获第一届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佳作奖

联合利华中国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

2007年获第二届上海建筑学会创作奖佳作奖

2009年获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2009年获建设部二等奖

设计感言

设计的开始应该做什么研究,这属于设计方法问题。由于它关系到设计的发展方向,因而显得十分重要。各人的方法并不相同,就我而言,我倾向于理性地到设计条 件与设计要求中去找问题、分析问题,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作为形成设计策略的出发点,我称之为"客观设计方法"。比起漫无目的的"借鉴"一堆的 书籍资料,然后全然不顾设计条件与要求上的千差万别,依样画葫地开始设计相比,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说具有相当的客观合理性。需要指出的是,如何全面客观地 分析问题,如何在理性的分析基础上进行引人入胜的感性表达,则是建筑师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功能与形式是建筑领域的老话题。建筑总是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出现,表现了组成某种文化的功能类型。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其形式背后的决定因素,建筑将变得空洞 而缺少逻辑。反过来,缺少形式感的建筑却又无生命可言,让人感到乏味。可见对功能与形式的把握需要有辩证的思想方法。事实上,准确、真实反映功能的形式往 往不缺乏美感,巧妙地寻找形式与功能的平衡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努力探索理性元素的美学表达是一个好的建筑师所必不可少的素质。

建筑的场所精神是创造真实而具特色的建筑过程中应当寻求并加以表达的内容。建筑因为场所的存在而具有逻辑与个性,场所因为建筑的加入而充满生机与张力。

每个时代的杰出建筑总是与这个时代的建筑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这个时代的建筑特征。技术的进步使得建筑艺术有了更多实现的可能性;同时建筑师也越来越关注建筑设计的时代精神。

视频

任力之Aone采访2020-07-31

【世界建筑】改进建筑60秒-任力之2020-01-03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