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以“七绝”闻名诗坛 - (唐)杜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七绝”闻名诗坛 - (唐)杜牧

杜牧以“七绝”闻名诗坛,他的诗,言语简洁、诗风质朴。

世人评价: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

不读杜牧的诗,怎么能说了解唐朝的七绝?

杜牧的一生都与扬州结缘,难怪姜夔在《琵琶仙》写到: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

杜牧的一生都与扬州结缘,难怪姜夔在《琵琶仙》写到:十里扬州,三生杜牧。

据《新唐书》载,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

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1]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

其诗英发俊爽,为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外出诗作


咏写清明时节的景物。首两句描写环境,直接点出题目“清明”。“雨纷纷”是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路上行人”拥挤,带著哀伤的心情扫墓,是清明时节的人物动态;“欲断魂”三字,既刻划行人的心理状况,又与“雨纷纷”的背景互相配合,营造出清明节的节日气氛。

末两句承接“欲断魂”而来,诗人想寻找酒家歇息,抒缓情绪,故用“借问”二字承转,接下来诗人与牧童的一问一答,构成一段生活的小插曲,为诗歌增添情趣,一个“遥”字,状写牧童信手指点的动作。村庄名为“杏花”,给人美丽的联想,最终在温馨的期待气氛中化解清明的愁怀。这首诗没有难字和典故,语言通俗,千百年来广泛流传,成为描写清明节最著名的佳作。 [2]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讽刺诗作

本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华清宫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3]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怀古诗作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伤怀诗作

这诗写一个失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著飞来飞去的萤火虫。[4]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bai 轻罗du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调笑诗作

这是写给好友韩绰的,最后两句:扬州的月色如此美妙,你在哪听妩媚女子吹箫呢?[5]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别离诗作

这是赠别一位歌姬的诗,歌姬之美更衬离别之情。“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颇有几分“曾经沧海难为水” 的味道。

赠别二首之一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