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鍋里打撈文化(王育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從火鍋里打撈文化》是中國當代作家王育敏的散文。
作品欣賞
從火鍋里打撈文化
近讀易中天一則談火鍋文化的小文,覺得餘興未盡,想再從火鍋里打撈一些文化碎片。本人旅居的蘭溪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小城,其美食聞名遐邇。除了琳琅滿目,土生土長的特色小吃外,還善於吸收和容納大江南北不同風味美食。近年來,火鍋在蘭城像女人的時裝和髮型般流行起來,風靡一時。
我喜歡吃火鍋,吃火鍋的過程不僅是一個享受美食的過程,也是被獨特的火鍋文化薰陶的過程。
火鍋之美在於它的包容性。火鍋的包容性是任何一種菜系難以企及的。笑口常開的彌勒佛,被人們視為開心的象徵。彌勒佛之樂就源於他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吃火鍋能給你帶來快樂。火鍋之樂,同樣源於包容。火鍋作為一種烹飪方法,極為簡易,沒有炒、煎、燉、烤等不同的技法要求,也不需要嫻熟的火候、刀工技能,更無須精湛的廚藝,人人可為,個個能上。從沒下過廚,笨手笨腳的莽漢,也可以做出美味的火鍋。取半鍋清湯,放入底料,打開火爐,然後你把想要放的食材,一股腦兒地往裡放。不分葷的素的,硬的軟的、老的嫩的、辣的麻的,苦的甜的,酸的澀的,它什麼都能容,你大可隨心所欲,不必有絲毫的拘謹。
火鍋之包容,還突出地表現在它能包容不同層次的食客。火鍋起源於港埠碼頭的縴夫之手,升華於廟堂之上的權貴之口。無論是販夫走卒、達官顯宦、文人騷客、商賈農工,還是紅男綠女、豆蔻童稚、黃髮垂髫,對於火鍋來說是來者不拒。
如果你是囊中羞澀,自掏腰包的,隨便吃吃,或者是同事聚餐,打打牙籤之類,你可以選擇橋頭煲莊之類的火鍋店。每人花個二三十元,就可以保你吃得肚子鼓鼓,滿口噴香;如果你捨得花錢,想高檔一點消費,那你就上「澳門豆撈」或「海底撈」吃火鍋,去享受一番高貴的火鍋品質生活;如果你們是一幫不怕辣,或者辣不怕,甚至是怕不辣的重口味吃貨,你就去「重慶火鍋店」或「巴蜀火鍋店」,保證讓你「辣得死去活來,麻得翻江倒海」。可是就算以麻辣著稱的火鍋店,它也會以陰陽鍋的形式,一邊麻辣,一邊清湯,容納不同需求的口味。正所謂「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長。」
作者簡介
王育敏,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