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今晚的月亮大又亮(吴延彩)

今晚的月亮大又亮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今晚的月亮大又亮》中国当代作家吴延彩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今晚的月亮大又亮

【今晚的月亮大又亮】

“今晚的月亮又大又亮!”11月14日,农历十月十五,这句话一时间刷爆了朋友圈,各种月亮的景片纷至沓来。有大都市的,有山间的,有湖上的,有平原的;有衬以建筑物的,有衬以山川竹木的,有单纯晴空高悬的,不一而足。

为什么今晚的月亮又大又亮,不得而知,这一息却如石击水,波漪荡漾,绵绵如音。我最讨厌什么科学的解释了,无情无调,唯煞风景。人们对又大又亮的朗月的强烈反应让我心中感到一丝宽慰——这起码说明,在世人眼中,月亮不是那个科学意义上的冰冷的星球,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大众还是渴望精神慰藉,需要精神追求的。这一反应足见月亮,确切说是月亮所代表的民族情结、文化已融进了中国人的血液,岂是俗尘喧嚣说消弭就消弭得了的?

记得背的最早的一首关于圆月的诗是李太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句通俗晓畅,明白如话,意蕴深厚。诗至唐已臻鼎盛,集大成,成为文化交流、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诗歌不再是阳春白雪,风雅独占,而是大雅与大俗的无间融合。又如张若虚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杜工部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摩诘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既可成景,也可寄情,一轮皓月,千万人解读,千万年涵泳,一直给人以心灵上的欣喜和安慰。

今晚的月亮又大又亮。看微信里的照片,就可以欣赏、了解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月景。以南京阅江楼为背景的月亮堪称硕大,月光却呈桔红色,不足称亮,而广寒之构,桂树之美,吴刚酣眠却清晰可见,历历可数,吸人眼球,引人遐想。以山峦为背景的月亮皎洁空明,流霜凝结,纤尘不见;山越青,月愈朗,峭峰托月,疏枝挂月,无不动人心魂,柔婉情肠。以湖泊为背景的月亮也可为硕大,如美人出浴,嫩滑凝脂,玉胴酥香,那种亮中透白,迷离倘恍,让人疑是九天仙女涉尘,雍容华贵,风韵绝世。最朴实的要数平原上的月亮,地平线下欲出还羞,阔远的背景衬着一枚银章,如电影镜头越推越远;唧唧的虫鸣碰撞着这枚银章,叮叮然金声而玉振;突兀的犬吠撕咬着月光,呜呜然无奈而苍凉。

当晚下自习回家的路上,正值月上中天,得以尽情欣赏这以晴空为背景的又大又亮的圆月。这是冬天少有的晴空,没有雾,霾也识趣地躲起来;只有微微的朔风,沙沙的落叶,寂寂的行人。一轮圆月照朗空,不是星稀,而是看不到一颗星星的影子,只有那明亮的一轮,在没有任何点缀的深青色幕布上随着行人的移步独舞。多像中国写意画的虚实与疏密艺术——留白啊,“知白守黑”,不对,应是“知黑守白”对立统一又相互依存。而今晚的黑白对比,也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此中妙境非有心人不能参赏。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晚十五,月亮却圆的纯粹,圆的彻底;亮得干净,亮得通透。这又大又亮的圆月,胸无城府,坦坦荡荡,美得单纯,美得莽撞,美得令人心疼。如果不是亲见,不是倾心体味,不能骤得全解,正如一位老师说的,眼睛看到的比拍的漂亮!是啊,人的眼睛是像素最高的相机,人的心灵是最敏锐的解读器。我骑车前行,月亮也随着前行,屡屡回首望月,那一瀑清辉泻下来,行人好像都被透视成了一条条银鱼,在浩瀚的深海里游弋。昏黄的路灯在这瀑清辉的映衬下,更像瞌睡人的眼,伴着法桐萧衰的落叶,渐渐疏落的枝桠,默想,构思着一个关于春天的童话。

古来谁人不识月,而今看月有几人。不管世人如何忙忙碌碌,逐利追名,一旦明月高悬,一旦清辉尽洒,总能唤醒人们心底那块渐趋僵化的冻土。我越发理解了古人为什么赋予月思乡怀人、生命永恒的象征意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月亮的时时相随相伴,月亮的处处解人衷肠,月亮的代代韶华不老,让文人墨客钟情眷顾,欲弃不能。月是诗之媒,诗是月之魂,即使暂时没有月吧,我们也能从诗中品味出家的暖意和生命情怀来。

可惜路短情长,不几步路便到了楼道门口,这枚又大又亮的圆月被关到了门外,但她的清辉永远照耀在我心之天空上,洗涤凡尘俗垢,让我的生命和思想走得更远…… [1]

作者简介

吴延彩,男,山东省夏津县人,中学高级教师,任教语文学科。曾参加过全国诗歌大奖赛获二等奖,零星文字曾在《意林》杂志刊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