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图片来自六图网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到底难到什么程度?佛法无边,普度众生,咱们说的难,并不是说投生人道的来历少而称难,来历是许多的;可是这一辈子是人,下一辈子再做人,就极难!就你说人许多吧,但那些婴儿,胎里才三个月,或一个月,或者几个星期,还没有来得及出胎做一个人,就被堕胎打掉了,打掉多少?就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了。暇满人身可贵,从这方面也就看到了,这依旧是说明人身可贵的另一个侧面

原文

  “愿做菩萨那朵莲,修炼心法永无杂念。花开花落在你身边,做宿世此生的水莲。善因结善缘,慈悲大无边,宽阔的胸怀,动感天地间。斩断尘世缘,烦恼丢一边,跪拜在佛前,常常把经念。愿做菩萨那朵莲,修炼心法开的鲜艳,那河水声荡在心间,有如歌声般迷恋。

  “愿做菩萨那朵莲”,这首歌是妈妈在不经意间经过微信传给我的。当音乐的旋律犹如一股清泉流动在心间的那一刻,我便在顷刻间感觉到心中涌动着莫名的感动,有一种想要落泪的柔软。

  就在那一刻,我似乎激烈的感触到了佛陀的呼唤,一种空灵的境界感在心底翻涌。

  其实,不知从何时起,我的心里就已经有了皈依佛门的情结。仅仅因为没有诸多时间去了解相关事宜,仅限于在心里忠诚的崇奉。我也曾在心中问自己,是不是此生,我与佛陀之间,有一种冥冥中的渊源??

  这些年,常常看到菩萨,看到佛像,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热和激烈的敬仰。也曾去寺庙礼拜,忠诚的跪拜了寺庙中每一座佛像,昂首仰视,我似乎可以感触到佛陀的神韵,透过塑像严寒,直入心底。似乎在相对的那一刻,佛尊有许多禅语相告,却又不知道是什么。那种感觉让我一向觉得很奇怪。离开寺庙的时分,我把头都磕晕了!可是心里依旧深刻的忠诚,热情的崇奉。总是想要找时间,可以再一次忠诚的跪拜在佛前。

  佛法无边,普度众生。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二十多年的人生历程,让我感知人间疾苦。走过的路,历过的苦,让我的心,经常犹如一叶漂荡的扁舟,找不到停靠的彼岸。或许,只有皈依,才是我的最终归宿。许多时分,我总是可以在冥冥之中,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呼唤。只要回头看过去,便是亲热,便是暖,便是一种无以名状的归属感。这也便是我今天萌生皈依的底子所在。我相信,前生,我定是佛前那一盏未能燃尽的青灯,曾与古佛日夜相伴,也曾倾听禅音,忠诚礼佛。而此生,注定要再续佛缘,所以,才会在心底经常感触到佛陀的呼唤。

  此生,我愿意皈依佛门,忠诚崇奉,不求财力,无冀声誉,但求无上正法来耳,仰惟我佛,修得满意。我渴望佛法无边,护我周全。我想要借助佛门清净,修功累德,放下贪嗔痴念,尘缘杂念。免我惊,免我扰,免我痛,免我苦,免我身无所依,免我心似漂荡。

  所谓皈依,便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也含有救助、救护之义。皈依,不同于落发。落发是遁入空门,剃度修行,了却全部尘缘,晨钟暮鼓,青灯古佛。而皈依,是俗家弟子带发修行。皈依是成为居士,也便是在家里修行的信众,正式皈依了佛教,但并不是僧人。皈依是指归投三宝、依托佛、法、僧三宝,藉着三宝积德行善威力的加持、摄护,能止息无边的生死苦轮,以及能远离全部怖畏,而得呵护、摆脱全部忧悲苦恼。

  皈依佛门,需要有一颗向佛的心。佛是醒悟了世界人生真相的人,向佛的心便是有向佛相同醒悟世界人生的心念。这颗心是人人本具的,因为释迦牟尼在证悟成佛后说的榜首句话便是:奇哉,全部众生皆具如来才智德相,但以梦想执着而不能证得。皈是回头的意思,便是要从梦想执着中转回来,回归清净原本的极乐自性。依是依托的意思,便是要依托佛陀给予的教训,学习如佛相同的才智人生。有这样的心就具有了皈依佛门的条件。

  或许,我在具有皈依佛门条件的一起,我更是首要有着皈依佛门的必要。就我此刻的心境来讲,假如没有结婚生子,我必是会考虑彻底放下尘缘牵挂,遁入空门。纵是常伴青灯古佛,孤单终老,也是心甘情愿。奈何红尘似浪,已将我侵袭。我爱我的老公,爱咱们的女儿,也深深的爱着咱们的家庭。仅仅,人生本便是一场修行,日子本便是一汪苦海。当我的精神世界无法接受一些日子检测之时,我便犹如一叶漂荡的孤舟,急切的渴望彼岸的停靠。我愿做菩萨的那朵莲,博大胸怀,清我心神,宁我愤恨,赐我力量,予我才智。我想要修得一颗慈悲为怀的胸怀,来容纳人间万恶,来宽恕人心污浊。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可贵”。究竟“可贵”到什么程度呢?《法华经》里就说了一个譬喻:“盲龟值木”,便是说,一只瞎了眼睛的乌龟,在大海里随着惊涛骇浪翻上翻下,一会儿冲到东,一会儿冲到西,一会儿又沉入海底,好容易冲上海面吸口气,立刻又被大浪击入海底,痛苦不堪。

  假如,在刹那浮上海面的时分,很幸运地碰到一块木板。原本它是瞎的,木板漂在海面上,它底子看不到,也无从去寻求,但它瞎碰偶然碰上了一块木板。这木板又很恰巧中间有个孔眼。瞎了眼的乌龟,东碰西碰的,居然碰上了那个孔眼,赶忙把头从板孔中伸出来,总算能深深地饱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并且确保它再也不会被打入海底了。这对它说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和幸亏!这样可贵的时机,咱们想一想,确实是太可贵了!可是,这一辈子是人身,下一辈子再能得人身的,比这个还难!

  这个譬喻还不算,佛经里还有一个譬喻:从须弥山的顶上,拿一根线放下来,在须弥山的脚下有一根针,要把这根线从针眼里穿进去,这个,咱们想一想,更难了!针的眼孔这幺小,间隔又那么远,并且线是随风飘动的。一点和风就把它飘开了,怎么能穿进去呢?但也不能完全排挤说,穿进去的时机,肯定没有:仅仅是几亿亿分之一罢了,这个真是难极了!而咱们下一世再得人身,也是这么困难!

  有人反驳了,你说人身那么可贵,而实际世界上,咱们人口是太多了,正在节制人口,不要他生出来,有什么可贵?咱们说人身可贵,是这一辈子是人,下一辈子再做人,极难!至于说人的来历,却不是说一定是从人道来的,可能有些是天上福分享完了掉下来的,也有些可能是从阴间里面苦受完了,放出来的,也可能是从畜生道报受完了,又到人间来的。还有饿鬼道来的,甚至他方世界来的,来历许多。

  所以,咱们说的难,并不是说投生人道的来历少而称难,来历是许多的;可是这一辈子是人,下一辈子再做人,就极难!就你说人许多吧,但那些婴儿,胎里才三个月,或一个月,或者几个星期,还没有来得及出胎做一个人,就被堕胎打掉了,打掉多少?就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了。暇满人身可贵,从这方面也就看到了,这依旧是说明人身可贵的另一个侧面。[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