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相逢(鲜章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人生何处不相逢》是中国当代作家鲜章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人生何处不相逢
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去看望客居外地的老师和同学们,算是一次感恩之旅吧。去年趁休假终于了却了这个愿望。
得知我的心愿,高中同学袁永宏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和我一路同行。10月秋高气爽,我们按计划早早买好了机票,飞赴上海。
我的小学启蒙老师,当年的上海知青陈顺祥先生在电话里听到我的声音时竟然激动得有些哽咽,恨不得马上到机场去接我们,考虑到老人家的身体,在我的一再劝阻下,他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陈老师和爱人年老时初来新疆的时候,被发配到了我们团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煤矿小学,那时叫61团子弟学校。好在没几年,煤矿就解散了,陈老师夫妇才得以回到团部中学,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退休后才回到故乡。虽然后来的很多年,陈老师没有再教过我,但是他一直记得我这个弟子,当我有了一丁点的成绩时,他甚至比我还要开心还还骄傲。
记得那时我已经在团里当新闻干事,陈老师尚未退休,和我姐家是一墙之隔的邻居,关系十分融洽,所以两家的院子是相通的。有一次中午下班,我去姐姐家吃饭,陈老师站在院子里听着团部的广播,和我聊着团里的发展。他有些疑惑地问我,最近老是听到广播里说发展二三产业?那幺二三产业究竟是指哪两个产业呢?其时我也仅知道第一产业是指大农业,对二三产业确切所指不甚了了。只好入如实对老师说自己也不太了解,可能是指大农业之外的其他产业吧?想着下午一定要查清楚,给老师一个答案,可是上班一忙,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没想到过了几天遇到陈老师,他老远就对我说:章平,我终于搞清楚了,二三产业是指工业和商业!那高兴劲,真是像个孩子。
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一想起陈老师的认真我还感到羞愧。我们这一代人,要向上一代学习的品质真是太多了。
这次听说我们要来,陈老师很是激动,不停地发短信问我何时能到。等我们办完事,按照陈老师的指点,坐地铁2号线到虹口区站台的时候,老远就看到陈老师眼巴巴地望着出站口。分别十多年,陈老师明显地发福了,但是我们依然一眼就认出了对方,激动地握手拥抱。
出站不到5分钟,就到了陈老师的家中,一套非常宽敞的楼房。老师在上海能有这么好的居住条件,这是我没想到的。原来是陈老师的大女儿陈红玉大学毕业后下海创办了一家集装箱物流企业,经过10多年的打拼,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专门为父母置办了这套养老的住宅。陈红玉是我的小学同学,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个纤弱的女孩,没想到如今竟成了如此能干的企业家,不禁为她感到骄傲,也为陈老师夫妇这么多年的苦终于没有白吃而感到高兴。
不一会,陈红玉夫妇下班回来,我原以为是在家里吃一顿便餐,没想到一向节俭的陈老师说,今天咱们不在家里吃,老家来的客人,一定要去酒店吃我们上海的本地菜,并且提前告诫女儿不许埋单,他要用自己的退休工资请客!吃着聊着,才得知陈老师的女婿竟然是我一个好朋友的哥哥。原来,当年在团场的高中同学多年后意外取得了联系,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小伙子为了爱情,竟然放弃了北京的工作,来到了上海。惊喜之余,我们连声祝贺,并当即拨通了朋友的电话。更为巧合的是,袁永宏的父母,竟然是陈老师当年在连队时的老邻居,这下更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说起过去的岁月和淳朴的兵团战士,品尝着我们带来的家乡特产——树上干杏,更勾起陈老师许多回味无穷的记忆。那一夜,我们聊了很久,分别的时候,陈老师夫妇还一再挽留。不禁感慨人生的机缘真是奇妙,它让遥远的世界变得这样小这样近。走在上海的夜幕里,我在心里默默为陈老师,为他们一家的幸福生活真心祝福着!
按我们的计划,看望陈老师夫妇之后,我们的下一站就是郑州,然后和同学们汇合,继续我们的感恩之旅,奔赴陕西咸阳去看我我的高中班主任徐秀琴老师。当初在乌鲁木齐给我们践行的时候,听说了我的此行计划后,大家都很激动,孙华山同学当即表示,要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到郑州等我们。还有一些同学从网上得知这一消息,也纷纷表示要加入我们的队伍。于是我们告别陈老师一家的极力挽留,开着新买的轿车前往郑州。
除了孙华山,东莞的蒋红梅、驻马店的王丽萍、南阳的郅慧都闻讯赶来,一起在郑州等我们,东道主是高中同学魏刚。魏刚大学毕业后把根扎在了父母的故乡,经过多年发展,开办的公司已经成为河南省安防业界的领军企业之一。魏刚同学用行动表现出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提前安排好了我们的吃住游行程,所有费用,都由他一力承担。推迟一番,拗不过他,也就只好如此了。在此期间,我们又结伴去洛阳看望了分别于初二和高一期间就随父母回到洛阳生活的林郁葱和张海涛同学。近在咫尺的两家人,因为我们的到来,才知道双方的存在,不由得百感交集。多少年过去了,张海涛还顽强地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伊犁普通话,真是让大家感到意外而又惊喜。可见童年的生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多么的珍贵。两天的聚会,大家不由得回忆起当年的青葱岁月,如今人到中年,却依然没有忘记纯真的友谊和浓郁的乡情。我们不由感慨,人生的种种际遇,都敌不过岁月的侵蚀,唯一能不老的,是儿时的记忆。
作者简介
鲜章平,男,1971年10月生,笔名榆杨,新疆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