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大預算聯網監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人大預算聯網監督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人大預算聯網監督是指人大在財政部門配合下,通過建立健全預算聯網監督系統,依法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決算實現全過程監督。系統建成後,在橫向上首先與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實現聯網,再逐步與政府收入征管部門和社保等部門聯網,實現預算收支信息的橫向連通。在縱向上,由省、市和有條件的縣三級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平台構成。2017年安徽省依託省財政廳一體化軟件,已經實現省人大與省財政廳之間的網絡聯通,對支出預算的指標下達、部門用款計劃的支付、資金撥付等基本信息實現實時傳輸和查詢,並通過FTP定期推送信息實現了預算決算等基本信息傳輸。合肥市作為試點市,與省級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建設同步進行,為下一步在全省推開探索經驗。

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的發展

2018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邁出黨中央推進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拓展改革的重要一步。《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推進預算聯網監督工作。

預算聯網監督工作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改革部署的一項重要舉措。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此項工作,連續五年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作出部署,並在年度工作要點和監督工作計劃中作出安排。

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建設和使用工作,持續深入推進,取得積極成效。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人大、90%地市級人大、80%縣級人大已建成預算聯網監督系統。

一、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五年來,預算聯網監督持續深入推進,通過開展具有開拓性和創新性工作,為增強預算審查監督、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政府債務審查監督針對性、深入性和有效性,發揮了重要、廣泛和深遠的作用。

五年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簡單查詢到智能預警、智能分析,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建設持續深入推進;從簡單到複雜、從一維到多維、從單一場景到多元場景,預算聯網監督系統使用不斷深化拓展。

五年來,預算聯網監督系統極大地拓寬了人大代表參與預算審查監督的渠道和方式,為服務代表更好依法履職提供了豐富的數據信息支持和有力的技術手段支撐,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探索了具體路徑和方法。

二、系統建設實現躍升,網絡化智能化持續增強

早在2017年12月,全國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一期建成上線運行,並首次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查和批准預算提供服務。2020年12月,全國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二期電腦PC端核心模塊和手機App上線運行;2022年6月系統二期通過專家評審驗收。系統二期在模塊設置、功能設計、數據傳輸、應用範圍等方面都有躍升,初步實現了審查智能化、監督全面化、聯網體系化、應用場景多樣化以及服務代表常態化。

與此同時,五年來,地方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建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部分地方由省級人大統籌建設,利用「全省統建」方式推進系統建設。如河北、山東、雲南、寧夏等14個地方建立系統建設統一技術規範;浙江引入「揭榜掛帥」「賽馬機制」,推動提高建設效率和質量;湖北通過統一採購、統一簽合同、統一維護的方式,大幅降低建設和運行成本。

各地的數據聯通範圍不斷擴大。如,上海、江西等地進一步加強與政府發改、人社、審計等部門的數據交互;廣西預設數據自動採集程序,量身設置不同的採集方式、採集頻率和存儲路徑;北京印發加強預算聯網監督數據信息報送意見等,增強數據信息採集的及時性和全面性;四川制定預算聯網審查監督數據信息提供規範,打通數據交換橫向聯通和縱向貫通渠道。

同時,地方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的模塊設置不斷優化。許多地方人大在系統迭代升級過程中不斷豐富數據資源,強化數據分析功能。如,湖南對300餘部法律和行政、地方性法規進行梳理,分別設置20個定量、400多個定性審查監督點。吉林、貴州等24個地方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提升系統「一鍵生成」智能分析報告的功能。

三、系統使用積極探索,多場景多維度加強監督

預算聯網監督,基礎在聯、關鍵在用。

五年來,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建設實現躍升的同時,系統使用工作也在不斷地積極探索。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堅持邊建設、邊使用、邊完善。

2018年以來,全國人大運用系統持續對99個中央部門、合計3萬多億元預算資金開展線上全過程跟蹤監測。持續對2020年至2022年共8.5萬億元中央財政直達資金分配、下達和使用開展全過程跟蹤。在服務預算、決算審查方面,運用系統在對預算決算數據梳理匯總基礎上進行多維度、全景式展示,描述情況、發現問題、分析差異。十三屆全國人大以來,提出預算聯網監督有關參閱材料10份,服務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查批准預算、決算。在服務政府債務審查監督方面,利用系統對2015年以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情況進行分析,提出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務結存限額的意見建議。在服務推動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方面,在系統中智能篩選「屢查屢有」問題,提出開展年度整改跟蹤監督的突出問題建議,根據工作推進情況,實現「掛賬銷號」,推動建立整改長效機制。在服務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方面,2022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關於2021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國有資產聯網監督子系統PAD終端首次服務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

地方人大對系統使用也在不斷積極探索。如,湖南、四川等地通過系統自動審查、跟蹤監督,智能形成分析圖表,再與人工審查相結合,深化拓展監督的深度和力度。又如,廣東、四川等地設置不同等級預警提示信息進行跟蹤監測,及時發現問題線索,再結合「線下」調研分析問題,通過發函詢問等方式反映給政府財政等部門並提出意見建議。再如,山西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對中央和省本級轉移支付資金在省、市、縣三級分配及使用情況的實時監測。

四、助力代表讀懂賬本,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值得一提的是,開展預算聯網監督還成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具體生動實踐。

過去,代表履行預算審查監督職責主要是在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審查預算、參加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的專題調研和代表視察等。現在,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已經成為保障代表預算知情權的一個重要載體。通過手機App,代表可以隨時隨地查閱相關政府預算和預算審查監督的內容信息,實現了「把數據裝進口袋」,更好保障依法履行預算審查監督職責。地方層面,北京開發代表預算決算審查專用網頁,既保障代表「看得到」「看得懂」,還服務代表「審得好」。廣東通過「一根線」(線上審查)、「三塊屏幕」(手機屏、觸摸屏、電腦屏),形成「行走的預算草案」,努力做到代表用系統「上手快」、對數據「看得懂」、看問題「抓得准」、提建議「反饋快」。

五、五年實踐成效顯著,着力強化系統使用

五年來,人大預算聯網監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過去,人大預算審查監督主要是通過聽取政府部門情況報告、到有關部門和地方調研等方式開展。現在,藉助科技手段實施預算聯網監督,不但創新了審查監督方法和手段,也提升了審查監督理念、豐富了審查監督內容。與此同時,人大預算聯網監督工作拓展了預算審查監督的廣度和深度、提升了審查監督的質量和效果,還推動了政府財政等部門加強預算管理,增強了預算編制和執行的科學性規範性,提升了財政政策實施效果和資金使用績效。

談及預算聯網監督之所以能夠持續推進和取得積極成效,在於始終堅持服從和服務於加強人大預算決算審查監督、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和財稅立法工作;在於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地方黨委的關心支持、人大常委會的積極推動和政府的協助配合;在於始終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在於始終強化系統安全,堅持把數據安全擺在第一位;在於始終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合力。

下一步,將持續推進預算聯網監督系統迭代升級,着力強化預算聯網監督系統使用工作,不斷加強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安全,不斷提升預算聯網監督工作規範化管理水平,為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