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白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京白梨,北京市门头沟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京白梨,又名北京白梨,原产于北京附近,为秋子梨系统中品质最为优良的品种之一,是北京果品中唯一冠以"京"字的地方特色品种。
京白梨为蔷薇科植物白梨的果实,呈扁圆形,果汁多,味酸甜,香味浓,含糖量较高,梨果肉中含大量葡萄糖,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生津,消暑,润燥,解渴,清热,化痰,健胃,解酒等作用,是历代老少皆宜的保健佳品。
京白梨每年立春开花,处暑摘果。每年的夏秋交际,正是东山贡梨园里的京白梨采摘最佳时节。
2012年03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京白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京白梨 , 产地名称 : 北京市门头沟区
品质特点 : 香甜软糯,可口多汁,果核小
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京白梨果实呈扁圆形,平均单果重110克,大果重可达200克以上;
果皮黄绿色,贮藏后变为黄白色,果面平滑有蜡质光泽,果点小而稀;
果肉黄白色,肉质中粗而脆,石细胞少,经后熟,果肉变细软多汁,易溶于口,香甜宜人,果心中大;果实8月下旬成熟,不耐贮藏。
营养价值
京白梨果实含糖量为10.81%,含酸量为0.34%,可食部分占果重的76.87%。
药用价值
京白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1]
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
产地环境
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东边的东山村、孟悟村一带,便是"京白梨的故乡",此处三面傍山,属半山区,形状似小盆地。
门头沟区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门头沟区的土壤属地带性褐土,分为山地草甸、山地棕壤、褐土3大类,8个亚类,其主要环境生态符合京白梨正常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种一方果。
"京白梨"同样的品种种植在别的地方,哪怕相隔只有几公里,味道、口感就大打折扣,严格意义上讲不能叫做"京白梨"。
历史渊源
京白梨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它的"故乡"--门头沟区军庄镇孟悟村、东山村,仍保有300余株200年以上的老梨树。
自明代起,京白梨就是皇家贡品,到了清乾隆年间始建御梨园。
京白梨在清朝末期即已闻名于世,据《宛平杂谈》记载:京西白梨自清代同治年间即为宫廷贡品,慈禧临朝更是朝中必备。
京白梨起源于门头沟区军庄镇东山村青龙沟一低洼有水之处,最初为一株自然实生树,已有400年左右的历史。
东山村庙洼一带仍保存有200年以上的老梨树百余株。由于历史悠久,果肉细腻,酸甜适口,品质好,风味独特,满清时曾作为贡品,后逐渐被认同并繁殖推广到各地栽培。
正式把东山白梨,命名为"京白梨",是1954年东山贡梨(京白梨)参加了北京梨品品种评比会.
以其无暇的品质在梨中夺冠,荣获最优产品,就在白梨前面冠以"京"字,由此得名。
在1959年国庆10周年大庆,东山贡梨(京白梨)被送上国宴餐桌,备受中外人士喜爱,被专业人士公认为是秋子梨系统中最好的品种而后闻名全国。
生产情况
2014年,门头沟区京白梨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种植面积已达到260公顷,其中老梨树面积107公顷,新梨树面积153公顷,共计16万余株,年产量46万千克,年产值为1700多万元。
栽培管理
1.育苗:以杜梨为砧木,采用嫁接育苗。
2.定植:定植时间为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中旬;栽植密度为每公顷载植株数≤660株。
3.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年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65吨。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采收
1.采收时间:为每年9月初至9月底。
2.贮藏:冷库储藏,温度控制在0℃至3℃,相对湿度控制在80%至93%;
3.后熟:采收后或冷藏储存结束后,常温储藏7至10天。
历史文化
民间传说
在京白梨的各个主产村庄,多流传着关于京白梨作为贡品的传说。
比如在京白梨起源的东山村,传说当年村中果农经常挑梨到香山一代贩卖,不巧有贪官借机敲诈,致使百姓很长时间再不敢去香山。
经常来往于香山一带、曾品尝过京白梨的皇帝发现路边没了卖京白梨的摊贩,很是奇怪,就特意派人寻访,一直到东山村,才知道事情原委,于是下令将京白梨作为贡品供应宫廷。
视频---小个的京白梨身价高
參考來源
- ↑ 京白梨的功效、营养价值,医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