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亨里克•易卜生」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4: 行 14:
 
}}
 
}}
  
'''<big>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big>''',(挪威语:Henrik Johan Ibsen 生于[[挪威]][[希恩]],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ref>[https://www.geni.com/people/Henrik-Johan-Ibsen/6000000001073458644  Geni - Henrik Johan Ibsen 易卜生傳]</ref>
+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挪威语:Henrik Johan Ibsen )1828年3月20日 生于[[挪威]][[希恩]],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 剧作家]] ,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ref>[https://www.geni.com/people/Henrik-Johan-Ibsen/6000000001073458644  Geni - Henrik Johan Ibsen 易卜生傳]</ref>
  
 
== 人物经历 ==
 
== 人物经历 ==
''' 易卜生'''( '''Henrik Johan Ibsen''' ) 挪威著名戏剧 。1828年3月20日出 于挪威南部希恩镇 的一个 木材商 人家
+
1834年, 易卜生 父亲破产后 全家迁到小镇附近的文斯塔普村居住。16岁时他到格里姆斯塔镇上的一 药材店当学徒。工作余暇,经常阅读[[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随后自己也动手写诗,并学习拉丁文。6年艰苦的学徒 活,磨练了他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培育了他 创作兴趣,这在他一生中是 一个 重要阶段。1851年秋,他为卑尔根剧院创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剧院创办 、著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的赏识,被聘为寄宿剧作 ,兼任编导,约定每年创作一部新剧本
  
1834年,他父亲破产后,全家迁到小镇附近的文斯塔普村居住。16岁时他到格里姆斯塔镇上的一家药材店当学徒。工作余暇,经常阅读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随后自己也动手写诗,并学习拉丁文。6年艰苦的学徒生活,磨练了他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培育了他的创作兴趣,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阶段。1851年秋,他为卑尔根剧院创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剧院创办人、著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的赏识,被聘为寄宿剧作家,兼任编导,约定每年创作一部新剧本。
+
1852年,他奉派去[[丹麦]]和[[ 德国]] 各地剧院参观。这期间易卜生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于145部。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媲美。1857年,易卜生转到首都剧院担任编导。翌年和苏姗娜.托雷森结婚。1862年,剧院破产,他不得不借债度日,但仍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他在这所剧院先后写出了《海尔格兰的海盗》(1858)、《爱的喜剧》(1862)《觊觎王位的人》(1863)等剧本。1864年以后的27年间,易卜生一直侨居在[[ 罗马]] 、德累斯顿、[[慕尼黑]]等地。1873年,他写了[[《皇帝与加利利人》]],在剧中提出了沟通情绪和精神的"第三境界"的概念。
 
 
1852年,他奉派去[[丹麦]]和德国各地剧院参观。这期间易卜生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于145部。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媲美。1857年,易卜生转到首都剧院担任编导。翌年和苏姗娜.托雷森结婚。1862年,剧院破产,他不得不借债度日,但仍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他在这所剧院先后写出了《海尔格兰的海盗》(1858)、《爱的喜剧》(1862)《觊觎王位的人》(1863)等剧本。1864年以后的27年间,易卜生一直侨居在罗马、德累斯顿、[[慕尼黑]]等地。1873年,他写了[[《皇帝与加利利人》]],在剧中提出了沟通情绪和精神的"第三境界"的概念。
 
  
 
[[关汉卿]]大约生活在1240--1310年之间,而挪威杰出的剧作家、诗人易卜生(又译作:易仆生。他为世界文库留下了绚丽多彩的二十五部戏剧和丰富的诗歌、书信、文艺散文。),却生活在1828~1906年之间,其代表作《玩偶之家》,可以和关汉卿的[[《窦娥冤》]]同样在今天享誉世界。旧中国知识分子结构里,没有多少懂易仆生的,除了古希腊悲剧,仅知道点《窦娥冤》。"写作,既是坐下来判断自己"易仆生在自己的作品的扉页上写下的这句话,如同他的剧作一样深刻,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他,被被人们誉为"现代戏剧之父"。这位北欧文化巨人,以社会化性的哲学思想、丰富的人生观,反映了挪威那个特定的时代。易卜生的作品有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子。如果说严复单单基于英格兰自由主义基础上的自由主义保有理论的基本可靠性,而胡适以易卜生主义解说自由主义。因为新文化运动,胡适就文学革命发表理论文章,在"新青年"辟"易卜生专号"提倡妇女解放,为那场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中国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恐怕也如此。易卜生曾说:"艺术家用生命铸造生命,用灵魂锻造灵魂,当他完成一件作品后,便把一部分生命留在原作里,成为可以感知的活体。"是的,人骨里的本能决定屈从群体的倾向,一个作家的笔必须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并非人云亦云,而是突出个人争取自由的天性,因此易卜生不愧为"伟大的问号"。《培尔金特》,挪威著名戏剧大师易卜生的经典之作。挪威作曲家格里格(EdvardHagerupGrieg1843-1907),运用挪威民间音乐,根据易卜生同名诗剧,创作了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配乐诗剧《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和《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正如易卜生对一位看不懂他的戏剧的德国读者说:"你若要充分了解我,必须先了解挪威。"他晚年作品,更是他人生的写照。易卜生,伟哉伟哉!"。
 
[[关汉卿]]大约生活在1240--1310年之间,而挪威杰出的剧作家、诗人易卜生(又译作:易仆生。他为世界文库留下了绚丽多彩的二十五部戏剧和丰富的诗歌、书信、文艺散文。),却生活在1828~1906年之间,其代表作《玩偶之家》,可以和关汉卿的[[《窦娥冤》]]同样在今天享誉世界。旧中国知识分子结构里,没有多少懂易仆生的,除了古希腊悲剧,仅知道点《窦娥冤》。"写作,既是坐下来判断自己"易仆生在自己的作品的扉页上写下的这句话,如同他的剧作一样深刻,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他,被被人们誉为"现代戏剧之父"。这位北欧文化巨人,以社会化性的哲学思想、丰富的人生观,反映了挪威那个特定的时代。易卜生的作品有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子。如果说严复单单基于英格兰自由主义基础上的自由主义保有理论的基本可靠性,而胡适以易卜生主义解说自由主义。因为新文化运动,胡适就文学革命发表理论文章,在"新青年"辟"易卜生专号"提倡妇女解放,为那场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中国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恐怕也如此。易卜生曾说:"艺术家用生命铸造生命,用灵魂锻造灵魂,当他完成一件作品后,便把一部分生命留在原作里,成为可以感知的活体。"是的,人骨里的本能决定屈从群体的倾向,一个作家的笔必须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并非人云亦云,而是突出个人争取自由的天性,因此易卜生不愧为"伟大的问号"。《培尔金特》,挪威著名戏剧大师易卜生的经典之作。挪威作曲家格里格(EdvardHagerupGrieg1843-1907),运用挪威民间音乐,根据易卜生同名诗剧,创作了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配乐诗剧《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和《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正如易卜生对一位看不懂他的戏剧的德国读者说:"你若要充分了解我,必须先了解挪威。"他晚年作品,更是他人生的写照。易卜生,伟哉伟哉!"。

於 2020年7月20日 (一) 21:42 的最新修訂

亨利克·約翰·易卜生
亨利克·約翰·易卜生
原文名 Henrik Johan Ibsen
出生 1828年3月20日
希恩
逝世 1906年5月23日
國籍 挪威
職業 劇作家
知名作品布朗德
培爾·金特

亨利克·約翰·易卜生,(挪威語:Henrik Johan Ibsen)1828年3月20日生於挪威希恩,是一位影響深遠的挪威劇作家,被認為是現代現實主義戲劇的創始人。[1]

人物經歷

1834年,易卜生父親破產後,全家遷到小鎮附近的文斯塔普村居住。16歲時他到格里姆斯塔鎮上的一家藥材店當學徒。工作餘暇,經常閱讀莎士比亞歌德拜倫的作品,隨後自己也動手寫詩,並學習拉丁文。6年艱苦的學徒生活,磨練了他的鬥爭精神,同時也培育了他的創作興趣,這在他一生中是一個重要階段。1851年秋,他為卑爾根劇院創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劇院創辦人、著名小提琴手奧萊.布爾的賞識,被聘為寄宿劇作家,兼任編導,約定每年創作一部新劇本。

1852年,他奉派去丹麥德國各地劇院參觀。這期間易卜生參加編導的劇本不少於145部。他在戲劇創作方面的實踐經驗,可以和莎士比亞莫里哀媲美。1857年,易卜生轉到首都劇院擔任編導。翌年和蘇姍娜.托雷森結婚。1862年,劇院破產,他不得不借債度日,但仍孜孜不倦地進行創作。他在這所劇院先後寫出了《海爾格蘭的海盜》(1858)、《愛的喜劇》(1862)《覬覦王位的人》(1863)等劇本。1864年以後的27年間,易卜生一直僑居在羅馬、德累斯頓、慕尼黑等地。1873年,他寫了《皇帝與加利利人》,在劇中提出了溝通情緒和精神的"第三境界"的概念。

關漢卿大約生活在1240--1310年之間,而挪威傑出的劇作家、詩人易卜生(又譯作:易仆生。他為世界文庫留下了絢麗多彩的二十五部戲劇和豐富的詩歌、書信、文藝散文。),卻生活在1828~1906年之間,其代表作《玩偶之家》,可以和關漢卿的《竇娥冤》同樣在今天享譽世界。舊中國知識分子結構里,沒有多少懂易仆生的,除了古希臘悲劇,僅知道點《竇娥冤》。"寫作,既是坐下來判斷自己"易仆生在自己的作品的扉頁上寫下的這句話,如同他的劇作一樣深刻,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生活在十九世紀的他,被被人們譽為"現代戲劇之父"。這位北歐文化巨人,以社會化性的哲學思想、豐富的人生觀,反映了挪威那個特定的時代。易卜生的作品有女權主義運動的影子。如果說嚴復單單基於英格蘭自由主義基礎上的自由主義保有理論的基本可靠性,而胡適以易卜生主義解說自由主義。因為新文化運動,胡適就文學革命發表理論文章,在"新青年"辟"易卜生專號"提倡婦女解放,為那場思想解放運動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中國20-40年代的一些社會主義者,恐怕也如此。易卜生曾說:"藝術家用生命鑄造生命,用靈魂鍛造靈魂,當他完成一件作品後,便把一部分生命留在原作里,成為可以感知的活體。"是的,人骨里的本能決定屈從群體的傾向,一個作家的筆必須違背大多數人的意志,並非人云亦云,而是突出個人爭取自由的天性,因此易卜生不愧為"偉大的問號"。《培爾金特》,挪威著名戲劇大師易卜生的經典之作。挪威作曲家格里格(EdvardHagerupGrieg1843-1907),運用挪威民間音樂,根據易卜生同名詩劇,創作了具有鮮明民族色彩的配樂詩劇《培爾.金特第一組曲》和《培爾.金特第二組曲》。正如易卜生對一位看不懂他的戲劇的德國讀者說:"你若要充分了解我,必須先了解挪威。"他晚年作品,更是他人生的寫照。易卜生,偉哉偉哉!"。

從1901年首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發開始,他就被提名為候選人,一直是強有力的競爭者之一,可惜前兩次都失之交臂,當1903年瑞典文學院將目光投向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特別是挪威以來,他的希望大增,可是同胞比昂斯滕·比昂松成為了他最大的競爭者,由於兩人實力相當,曾經有人建議,兩人同時獲獎,可是有些院士以不符合評獎章程而否決,二人只能擇其一,由於前兩屆得主都因為生病原因未能親自前來領獎,瑞典文學院不希望今年再次有得主缺席,由於七十五歲的易卜生身患重病、臥床不起;而七十一歲的比昂遜雖也年邁,但還是生氣勃勃,創作力旺盛。這樣,瑞典學院選最終把文學獎單獨頒發給比昂遜。

主要作品

亨里克·易卜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名字之一。他是歐洲知識界取得現代突破的中心人物,被公認為現代戲劇之父。他的劇作仍然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仍在世界各地繼續上演。據說,易卜生是繼莎士比亞之後在世界上被上演最多的劇作家。

易卜生共出版過26部戲劇和一部詩集,其作品常被劃分為四個部分:

民族浪漫歷史劇

其中包括從《凱蒂琳》(1850年)到《覬覦王位的人》(1863年)等劇作

思想劇

《愛情喜劇》(1877年)、《布朗德》[2](1866年)、《培爾?金特》(1867)和《皇帝與加利利人》(1873年)

當代現實劇(又稱四大社會問題劇)

《社會支柱》(1877年)、《玩偶之家》(1879年)、《群鬼》(1881年)、《人民公敵》(1882年)

心理與象徵劇

《野鴨》(1884年)、《羅斯莫莊》(1886年)、《海上夫人》(1888年)、《海達?高布樂》(1890年)、《建築師》(1892年)、《小艾友夫》(1894年)、《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1896)和《當咱們死人醒來的時候》(1899)。

戲劇之父

挪威首都奧斯陸南邊的小城斯基思,是個保留着北歐中世紀建築的城市。城中,那座塔樓高聳、氣勢雄偉的大教堂,更讓人們驚嘆不已。一天,有個滿頭鬈髮、相貌俊秀的孩子路過教堂時,突然吵着要陪伴他的女僕帶他一起登上塔樓看風景。當孩子從高空看到自己家的房子、廣場的車馬、只有玩具一般大小的行人時,興奮得拍手歡呼起來。這一刻,他從高空看世界的感覺,似乎影響到這孩子的一生。

幾十年後,這個名叫易卜生的孩子成為著名的劇作家。他寫出了好幾部劇情緊湊,用人物遭遇生動反映社會現實問題的劇本,剖析了人世間的虛偽和罪惡,突破了戲劇多年來以歷史傳說故事為題材的傳統,不但震動了挪威,還影響了歐美。這些戲劇深刻揭露了假、惡、丑,正如他在《在高原》一詩中所說:"我從高處看人群,看清了他們的真正本性……"

四年後,暫居羅馬的易卜生開始用筆寫下他的思索,那是一篇題為《關於一出現代悲劇的札記》的文章:"世界上有兩種精神的法律,兩種良心。一種是男人的,一種是婦女的……這個社會純粹是男權社會,一切法律都由男人制定……"他放下筆,又想到現在的家庭,幾乎與封建時代一樣,婦女沒有獨立的人格,仍然是男人的玩偶。易卜生思考着。又過一年,他寫出了劇本《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劇本出版兩個星期後,就在丹麥的哥本哈根皇家劇院首次公演。大幕拉開,觀眾們看到舞台上出現的是奧斯陸一個銀行經理海爾茂的家。快到聖誕節了,這個家庭多麼溫馨啊,聖誕樹送回來了。海爾茂溫情地稱呼妻子娜拉"小寶貝"、"小鴿子"。他愛自己的妻子,從不在外尋花問柳、酗酒鬧事。娜拉好像也挺幸福,她結婚八年,成了三個孩子的母親。好幾年前,因為海爾茂患病要去療養,娜拉手頭沒錢支付,百般無奈只得背着海爾茂假冒自己父親的簽字,向銀行借債送丈夫去看病。這些年來,她省吃儉用積錢還了這筆債。

眼下,升任經理的海爾茂要解僱職員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是當年娜拉冒名借款的知情者,他不願失業,寫信向海爾茂告發此事,威脅他。海爾茂看信後居然對娜拉大發雷霆。當柯洛克斯泰聽人勸說後,寫信表示絕不再提此事時,海爾茂又對娜拉親熱起來。這番周折讓娜拉終於看清丈夫海爾茂的虛偽本質,也明白自己在家中只是海爾茂的玩偶和消遣的東西。她憤然離開了這個家。

《玩偶之家》形象生動地批判了資產階級的市儈氣和虛偽,揭露了男權社會對婦女的壓迫。它的上演引起了軒然大波。這種種用"道德"來否定《玩偶之家》意義的言論,使易卜生面臨巨大的壓力。但易卜生堅持自己的立場,繼續寫出《群鬼》、《人民公敵》等戲劇,用作品反擊那些披着道德外衣的偽君子的惡毒攻擊。這些台詞正是易卜生的心聲。《玩偶之家》的結尾,娜拉出走之後向何處去?是個問號。《人民公敵》的結尾,堅持真理的斯多克芒醫生成為孤獨的少數派,不但自己失去了工作,連同情他的女兒、朋友也都失去了工作。他今後怎麼辦?也是個問號。易卜生這類揭露現實的戲劇,沒有走傳統戲劇在劇情高潮中解決問題的老套路,而是提出問題,激發觀眾去思考。因此他被稱為"偉大的問號"。

易卜生在一些取材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的戲劇中,同樣注入他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在《培爾·金特》中,他寫了一個富於幻想、終日懶散生活的青年培爾·金特流浪闖世界的經歷。培爾·金特遇到過妖魔,後來又販賣黑奴發財致富,幹了不少壞事,最終破產潦倒,回到了家鄉。易卜生七十八歲時在奧斯陸逝世。他留下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敵》等劇本成為世界各國戲劇舞台上的經典作品,他的創作對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歐美戲劇產生深遠影響,因而被稱為"現代戲劇之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