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交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交椅,其交椅下身椅足呈交叉状,故名。据资料考证,起源于古代的马扎,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札。行军打仗、打猎时供地位高者使用。

概述

马扎也称马闸或交杌,其模样同我们今天见到的小凳子相似,“杌”就是凳子,如今宁波人仍将小凳子称为“杌子”或“小杌子”。汉人的马扎又源自北方少数民族的“胡床[1]”,大约在汉代传入。原来,我国汉以前的家具都属低面家具,无坐具,人们席地而坐,只有案几而无桌子。到了汉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传入(这里的“床”是坐具的含意,与眠床的床是不同概念)。宋人高承在《事务纪原》中引《风俗通》的话说:“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但隋朝时,因为忌讳说“胡”字,而且这种椅子的特点是木头的双脚交叉,张开以后才能平稳,所以又称“交床”。大约在唐以后,人们才把带后背与扶手的坐具称为椅子。在宋元时已出现了带靠背的交椅,分为直背与圈背两大类。明代的交椅就是圈背交椅的延续与发展,而前者直后背交椅,《三才图会》名之曰“折叠椅”。《鲁班经》中也有记载,但讲的不甚详细,其形象常见于明人书本中,只可惜明制实物,传世不多。宋陶谷《青异录•逍遥座》;“胡床施转开以交足,穿便条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或待诏野顿扈驾,登山不能跛立,欲息则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座。”此为胡床改即后世所称太师椅。

交椅的相关文化

(交椅的功能摘抄自《百家讲坛》中马未都的《说古家具收藏》)

交椅有很多功能,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正史中有相关的记载,比如《三国志•魏书•魏武帝》中引用《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跟马超还在打仗,有一次曹操撤退到河边的时候,先头部队正在渡河,马超突然赶到了。曹操可能是出于意外,也可能是假装镇定,他就坐那儿不动,“公犹坐胡床不起”,公,指曹操。最后他被随从拉着,紧着塞进船,过了河。过河以后,曹操还说:“今天差点儿栽在这个小贼手里。”

刘伯温,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军师一级的人物,名气仅次于诸葛亮。这时候他忽然脸上变色,嘴里不知道说什么,拉着朱元璋就给塞到船舱里。朱元璋还感到很奇怪,这时候一发炮弹就打过来,把胡床打得粉碎。

这是正史和野史中都提到的交椅的一个功能,就是它在行军打仗中都可以使用,让为官最高者休息。所以它又叫做“行椅”,意为行动中的椅子。

交椅的第二个功能是打猎时使用。《三国志•魏书》还有一个记载,说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去打猎。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部分都喜欢打猎,但往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猎,而是猎戏,相当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类似体育的锻炼。同时,也是象征性的活动,说起来有点儿像我们今天的形象工程,对激发民族斗志有好处。

曹丕打猎,需要事先把抓来的鹿关到笼子里,等他来了再放出来,让他打。不料底下的人一疏忽,把笼子门打开了,鹿全跑了。鹿没了还怎么打猎?所以曹丕大怒,坐在胡床上,拔出刀,想把所有负责此事的人全杀掉。当时的记载说:“槎桎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

由于交椅可用于打猎时携带,所以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猎椅”。当皇帝出行、打猎的时候,得有人扛着椅子,累了让皇帝歇着,别人不能坐。在清代的宫廷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打猎的康熙皇帝坐在交椅上,随从都拿着弓箭站在他周围。《康熙南巡图》上也有这样的场景:康熙在船上坐着交椅,其他人都站着。

广告说,一个公司想聘请CEO,首席执行官。他的广告词说:谁来坐这把交椅?可不幸的是,做广告的人不知交椅为何物,在上面摆了一把玫瑰椅。玫瑰椅过去是小姐坐的,地位非常低。但凡这CEO要知道这一点,他也就不去应聘了。

所以,在对中国历史不太了解的时候,尤其在你想使用的时候,要查查专业书,多了解一点历史知识,才不至于发生谬误[2]

视频

交椅 相关视频

头把交椅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地位
交椅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