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亚病毒因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亚病毒因子
图片来自slidesplayer

亚病毒因子(Subviral Agents)包括卫星(Satellites,或称“拟病毒”,Virusoids)、噬病毒体(Virophages)、类病毒(Viroids)、朊毒体(Prions)等不具备完整的复制机构的类似病毒的感染性生物因子[1]

此外缺损干扰RNA(defective intefering RNA, DI RNA)需要在辅助病毒(helper virus)的协助下才能进行正常的复制,也算是一种亚病毒因子。

定义

亚病毒是一类比病毒更为简单,仅具有某种核酸不具有蛋白质,或仅具有蛋白质而不具有核酸,能够侵染动植物的微小病原体亚病毒连细胞结构都没有,所以称为非细胞生物。它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实体,它的组成简单。病毒粒体中仅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及蛋白质。它们只有专性寄生性,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

因此根据宿主多的不同,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和拟病毒(寄生在病毒中的病毒)等多种类型。有的病毒甚至没有蛋白质,只含有具有单独侵染性的较小型的核糖核酸(RNA)分子(类病毒),或只含有不具备侵染性的RNA(拟病毒)和没有核酸而有感染性的蛋白质颗粒(朊病毒)。我们把后3类统称为亚病毒。

科研价值

类病毒的发现,是 20 世纪下半叶生物学上的重要事件,开阔了病毒学的视野。它为进一步研究植物中可能存在的类病毒病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朊病毒的发现在生物学界引起震惊,因为它与公认的“中心法则”即生物遗传信息流的方向是“ DNA / RNA →蛋白质”的传统观念相抵触。 Prusiner 等人阐明羊瘙痒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朊病毒分子构象的改变而致病。这一发现开辟了病因学的一个新领域,可能对其他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发病原理和病因性质,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对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