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亚洲金猫

亚洲金猫
亚洲金猫
原圖鏈接  

中文学名:金猫
拉丁学名:Catopuma temminckii
别称:亚洲金猫、原猫、红椿豹、芝麻豹、狸豹、乌云豹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目:食肉目
亚目:裂脚亚目
科:猫科
属:金猫属
种:亚洲金猫
亚种:3亚种
命名人及年代:Vigors & Horsfield,1827
同义学名:Pardofelis temminckii
同义学名:Felis temminckii
英文名称:Asiatic Golden Cat
英文名称:Golden Cat
英文名称:Temminck's Cat

亚洲金猫(学名:Catopuma temminckii ) [1]:体重10-15千克,体长78-100厘米。尾长48厘米,约为体长的一半左右。体毛呈黄色,背脊呈棕黑色。眼角前内侧各有一条白纹,长约20毫米,其后为一棕黄色宽纹,一直向后伸展至枕部,其两侧有黑纹。眼下有一白纹延伸至耳基下部,其上、下缘均具明显黑线。耳背呈黑色,耳基具灰色毛。喉和前胸部有淡黑色横纹或花斑点。头部花纹衡定,但毛色变异很大,有些个体的背毛黑棕,且具美丽而不规则的花纹。通常斑點只在下腹部和腿部出現,某些變種在身體其他部分會有淺淺的斑點。[2]有些个体全身花白褐色主要有3个色型,亮红色(红金猫)到灰棕色、暗灰褐色(灰金猫]])和全身斑点者(花金猫)。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常绿阔叶林、混合常绿山地林和干燥落叶林。除在繁殖期成对活动外,一般独居,夜行性,行动敏捷,善于攀爬,肉食性,食物种类主要是啮齿类、亦包括鸟类、幼兔和家鸡,以及麂和麝等小型鹿类。交配期多在初春,每胎1-3仔,分布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国

目录

形态特征

亚洲金猫是中等大小的猫科动物。体长116-161厘米;尾长400-560毫米,是体长的一半到三分之一;体重12-15千克。雄性体重13.5千克,体长91厘米,尾长41厘米,右后爪18厘米,耳朵5.5厘米,右上角犬齿16毫米。亚洲金猫的雌性比雄性小。雌性体重7.9千克,体长77厘米,尾长39.5厘米,后腿长15.5厘米,右上角犬齿13毫米。头骨较大而骨质显轻薄。顶部平宽、脑室部大而圆。从眶前缘至前颌骨前端的距离超过眼眶直径长度。鼻骨较宽,额骨前中部略凹陷。眶后突与颧骨额突均细而尖。颞嵴浅而低、分列左右呈弧形,仅后部愈合成短的矢状嵴,人字嵴发达。听泡圆而突。翼间孔前缘横向,非呈尖形。其中央有时具小凹痕,翼状突纤细而极尖。三个色型的个体,头骨上未见有任何差异。在猫类中是外耳显著能动者,听觉颇佳。肌肉发达,腿长,尾长。牙齿的齿式=30。门齿呈一横列,上下颌第三门齿均较大。第一上前臼齿呈钉状,极小或缺失。上臼齿小、横列。亚洲金猫毛色很复杂而多样。包括金棕色、棕色、黑色、狐狸红色和灰色。依体色和斑纹可大略区别为3个色型。即俗称的红金猫、灰金猫和花金猫。三者既彼此有别亦存有混杂和过渡,但以红金猫色型者在数量上占多数。在体色变异上,由类似赤麂的亮红色(红金猫)到灰棕色、暗灰褐色(灰金猫)。两者体背面全无斑点,从而与全身斑点者(花金猫)不同。前二者仅在四肢上部、体腹面略现模糊的斑点或斑纹。而后者除腹面、四肢具斑点外,在灰棕色身体背面布满不规则的环斑。深棕色的中空环斑,四周衬以棕黑色边缘。背中线由断续长斑组成2条纵纹,由颈背延伸至尾根。三者虽然存在明显差别,但更有共同特点。面部斑纹颇一致,颈背处均呈红棕色泽,背中线处毛色深或具纵纹。耳背面皆为黑色,耳基部周围灰黑色混杂。尾均为二色,上面似体色,下面浅白色。尾末端同为白色。两眼内角各有一条宽白纹,其后联接棕色纹直至后头部。棕色纹两侧,各有细黑纹伴衬。面颊两侧,各有一条两侧棕黑色的白纹,自眼下方斜伸至耳下部。颈背部和体侧的毛,基部3/4为浅灰色,其上为暗褐色环,末端棕色;但毛尖端的颜色不一,或黑或为白色。体毛末端颜色的深浅不同,黑色毛尖和白毛尖二者比率的大小和数量上的或多或少就导致毛色差异以至色型的变化。一方面,从红棕、粉红棕色的浅淡毛色,逐渐混杂有白色,以至灰棕、棕褐或褐色与白色混杂的深暗毛色。后者在棕褐色上,类似敷上一层白霜,俗称为芝麻斑。在两色型间,亦有难于区分的少数个体,前部色浅,体后部色深并具芝麻斑。此外,少数红金猫皮和灰金猫皮,在胁部、四肢上斑点多而明显。更在颈部、肩部具有浅色、模糊的、形状不规则的大片花纹在体毛长度上,三者略有差别。若同属冬皮,花金猫、灰金猫毛长绒厚,红金猫皮,毛短些绒亦薄。

栖息环境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常绿阔叶林、混合常绿山地林和干燥落叶林当中。它们也会生活在灌丛、草原和开阔多岩的地区,根据已有的记录,亚洲金猫曾出现在不丹境内一处遍布矮杜鹃和草甸的高海拔地区。

生活习性

亚洲金猫除在繁殖期成对活动外,一般独居,夜行性,以晨昏活动较多,白天栖于树上洞穴内,间下地活动,行动敏捷,善于攀爬,但多在地面行动。活动区域较固定,随季节变化而垂直迁移。金猫听觉很好,是猫类中外耳活动最为灵活的一种,可以收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微小声音,仿佛是“活雷达”,它性情凶野、勇猛,故有“黄虎”之称。食物种类主要是啮齿类、亦包括鸟类、幼兔和家鸡,以及麂和麝等小型鹿类。亦可攻击幼小的水牛,因其锋利的犬齿尚不够粗强有力,不易穿透老牛颈部的皮肉。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中国分布在西藏、安徽、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江西等省。

繁殖方式

亚洲金猫全年可繁殖。雌性亚洲金猫发情持续6天,每39天重复一次。妊娠持续81天。雌性每窝产1-3个幼仔,出生时平均体重250克。在野外,有些雌性被观察到在空心树下分娩。小仔在6个月时断奶,尽管在短短的9个月内就可以独立,但平均12个月独立生活。雌性在19-174个月内达到性成熟,雄性在24-156个月内达到性成熟。亚洲金猫在野外很难观察。动物园试图繁殖这个物种,这可以进一步的揭示亚洲金猫的交配行为和生物系统的信息。这个物种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但在四月、五月或六月不会分娩。在动物园里,幼崽会在9-12个月内离开母亲,断奶一般在6个月。这表明母亲在断奶后仍然养护幼仔。在动物园里,父亲与幼仔没有任何关系,这也可能是野外不照顾的象征。

种群现状

亚洲金猫评估为近危。然而,这个物种的数据普遍缺乏,没有密度估计或数量数据,难以评估物种的真实状况。根据所掌握的数据表明,由于栖息地广泛丧失和在其分布范围内的偷猎,该物种自2000年来经历了20%以上的人口数量下降,接近30%。这种下降模式会继续下去,并且表明亚洲金猫的数量和种群非常接近符合弱势地位的条件。亚洲金猫已被记录在东南亚的十二个国家。然而,尽管分布相当广泛,但它在印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的存在是有限的和不完整的。据报道,柬埔寨东部,老挝,越南和中国南方不常见,在中国和越南的记录急剧下降。自2005年以来在越南尚未记录,在中国云南四川广西江西省进行的广泛调查仅三次记录了亚洲金猫(2014年,北京林业大学未发表的数据,中文国家林业局未发表的资料)。这两个国家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淘汰。截止2013年,亚洲金猫在不丹,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但人们认为这些地区的数量正在下降。亚洲金猫最显着的威胁被认为是栖息地丧失和偷猎。尽管这些物种偶尔是由退化或改变的栖息地记录下来的,但它主要是一种依赖于森林的物种,因而受到其整个范围内显着的栖息地丧失和破碎的威胁。虽然东南亚的森林砍伐率略有下降,但从2000年到2010年间,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每年约100万公顷(FAO 2011)。土地转化对亚洲金猫也是一种威胁,即使在不丹这样的国家,如果这个物种被认为享有相对保护的地位,那么水力发电项目的增加就有可能对这个物种产生负面影响。被认为在许多地区偷猎的物种正在增加,因为它通常是销售其毛皮和身体部位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亚洲金猫可能成为虎皮和骨头的替代品。在越南,已经发现了几只被没收的亚洲金猫皮毛,类似于猎取虎皮。它们也是一些地区捕猎其他动物而祸及的受害者。最后,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亚洲金猫因为捕食牲畜(主要是家禽)而被杀害。种群分布不零散,该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金猫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森林破坏和非法狩猎,而这两种威胁在它的整个分布范围内十分普遍,但是对威胁的规模和程度人们知之甚少。亚洲金猫皮张在中国和缅甸是大宗商品,在这两个国家存在很高的狩猎压力。《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分布的金猫种群数量约为3000-5000只(汪松,1998)。中国没有实际地针对金猫开展的研究项目,但该物种在2008、2009年的四川省和陕西省的红外自动触发相机监测中均被拍摄到。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相关报导

2016年9月,中国四川省新龙县环林局与猫盟CFCA共同启动了新阶段野外猫科动物调查工作。至2017年11月,调查并确认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分布有亚洲金猫。
2018年8月15日,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线触发式相机,捕获到野生亚洲金猫的影像。此次拍摄点位海拔为4280米。


視訊

亞洲金貓,中國新一代森林之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