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香血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香血藤,中药名。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藤茎及根。植物华中五味子,分布于我国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东北部等地。具有舒筋活血,理气止痛,健脾消食,敛肺生津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骨折,劳伤,风湿腰痛,关节酸痛,食积停滞,胃痛,腹胀,久咳气短,津少口渴,月经不调,小儿遗尿,烫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五香血藤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毛茛目

科; 木兰科

属; 五味子属

种; 华中五味子

采收时间 全年

别名

大血藤、紫金藤、钻骨风(《贵州草药》),小血藤,岩枇杷、内风消、野五味子藤(《湖南药物志》)。

入药部位

植物华中五味子的藤茎及根。

性味

味酸,性温

归经

入肝、肺、胃经。

功效

舒筋活血,理气止痛,健脾消食,敛肺生津。

主治

跌打损伤,骨折,劳伤,风湿腰痛,关节酸痛,食积停滞,胃痛,腹胀,久咳气短,津少口渴,月经不调,小儿遗尿,烫伤。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风湿腰痛,华中五味子根60g,酒500ml,浸泡l星期后,每服10ml,每日3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烧伤、烫伤,华中五味子根,洗净晒干,研为极细粉。用麻油调搽患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

炮制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修除细枝小叶,切片,晒干。

鉴别

药材性状:粒较小,直径2~5㎜。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种子1~2粒。以色红、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

贮藏

晒干贮于干燥容器内,置于通风干燥处。

形态特征

落叶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很少在叶背脉上有稀疏细柔毛。冬芽、芽鳞具长缘毛,先端无硬尖,小枝红褐色,距状短枝或伸长,具颇密而凸起的皮孔。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有时圆形,很少椭圆形,长(3)5~11厘米,宽(1.5)3~7厘米,先端短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干膜质边缘至叶柄成狭翅,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灰绿色,有白色点,1/2~2/3以上边缘具疏离、胼胝质齿尖的波状齿,上面中脉稍凹入,侧脉每边4~5条,网脉密致,干时两面不明显凸起;叶柄红色,长1~3厘米。花生于近基部叶腋,花梗纤细,长2~4.5厘米,基部具长3~4毫米的膜质苞片,花被片5~9,橙黄色,近相似,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中轮的长6~12毫米,宽4~8毫米,具缘毛,背面有腺点。雄花:雄蕊群倒卵圆形,径4~6毫米;花托圆柱形,顶端伸长,无盾状附属物;雄蕊11~19 (23),基部的长1.6~2.5毫米,药室内侧向开裂,药隔倒卵形,两药室向外倾斜,顶端分开,基部近邻接,花丝长约1毫米,上部1~4雄蕊与花托顶贴生,无花丝;雌花:雌蕊群卵球形,直径5~5.5毫米,雌蕊30~60枚,子房近镰刀状椭圆形,长2~2.5毫米,柱头冠狭窄,仅花柱长0.1~0.2毫米,下延成不规则的附属体。聚合果果托长6~17厘米,径约4毫米,聚合果梗长3~10厘米,成熟小桨红色,长8~12毫米,宽6~9毫米,具短柄;种子长圆体形或肾形,长约4毫米,宽3~3.8毫米,高2.5~3毫米,种脐斜V字形,长约为种子宽约1/3;种皮褐色光滑,或仅背面微皱。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3000米的湿润山坡边或灌丛中。分布于我国山西、陕西、甘肃、山东、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东北部等地。

药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2、抗肝损伤作用。

3、抗菌作用。[1]

参考文献

  1. 五香血藤, 医学百科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