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五里乡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位于鹤峰县东南部。毗邻五峰县湾潭镇,东邻湖南省石门县,西南分别与本县容美镇燕子镇走马镇接壤。全乡总面积378.8平方公里,人口22310人。[1]

目录

概况

鹤峰县辖乡。位于县境东部。面积384.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318人(2010年六普)。辖21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五里坪。铁家岭海拔1725米。

沿革

乡以驻地五里坪得名。解放前属三区(燕子区)。解放后改为二区(燕子区)。

1958年属五星公社,1960年改五里区。1975年撤区并社,分为六峰、五里两个公社。

1984年撤社,合并为五里区。

1995年,五里镇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辖五里、瓦屋、紫荆、金钟、青山、千斤园6个行政村;杨柳乡面积41.1平方千米,人口0.2万人,辖杨柳、让口、扎鸡、南村村4个行政村;寻梅乡面积35.7平方千米,人口0.3万人,辖水泉、板栗、十字路、寻梅、梅山、水桶6个行政村;六峰乡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上六峰、下六峰、三路口、金鸡沟4个行政村;下洞乡面积49.4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辖金仓、中坪、后坪、柏榔4个行政村;潼泉乡面积104.4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潼川、湄坪、红鱼、雉鸡、陈家5个行政村。

1996年撤区并乡,设立县辖五里乡。

2005年,乡政府驻五里坪,人口2.2万人,面积384.1平方千米,辖五里、瓦屋、紫荆、金钟、青山、杨柳、南村村、水泉、十字路、寻梅、上六峰、下六峰、三路口、中坪、后坪、柏榔、潼泉、湄坪、红鱼、雉鸡、陈家21个行政村。

农业大乡

全乡耕地面积34552.24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6亩。全乡耕地多呈小块盆地状分布于群山之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日照充分,雨量充足。适宜的自然气候造就了五里"农业大乡"的光荣称号。

鹤峰县金泰牧家庭农场,2015年度全州优秀家庭农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的五里乡南村村。[2]

历史背景

"自汉历唐,世守容阳。"元至正十年(1350)设立四川容米洞军民总管府,自古容美设官之始,方有五里的历史记载。至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田土王在五里乡南村村设立行栈,即土司南府,当地经济文化进入鼎盛发展时期,此期间著名诗人顾彩自南村入容美,行至南村,见当地物产丰饶,而民风古朴,且食习简素时说:"物货很好,缺少佐料,不善烹调。"

革命老区

五里革命老街位于五里集镇中心,在土司年代已经形成,清光绪年间,广商林紫宸派员设庄采办红茶,往来商贾频繁。五里更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率领的革命队伍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1931年4至9月,是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和湘鄂边五县联合政府所在地,建有红军被服厂、共青团湘鄂边特委机关、湘鄂边苏维运筹运筹埃商会合作社等,五鹤游击梯队、红军驻军旧址、收编川军谈判旧址等革命旧址保存完好。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4月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给这里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生活富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近几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五里乡两万多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建设"六大一强"县奋斗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动力,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以10000亩烟叶、10000担茶叶、10000亩银杏、10000只山羊的"四万"工程基本形成,人民生活富裕,乡域财力不断壮大。[3]

地理

五里乡位于湖北鹤峰县东南部,毗邻五峰县湾潭镇,东邻湖南省石门县,西南分别与本县容美、燕子、走马接壤。全乡国土总面积378.8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全境皆为山区,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100公尺,是典型的二高山地区,兼有低山河谷,呈立体分布。

基础建设

五里乡的烟水配套工程惠泽全乡9个行政村,建设容量共12600立方米,大小水池共11口,其中5000立方米的大水池一口。2000立方米的水池3口,500立方米以上的水池7口,该乡铺设管网120000米。烟叶基建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烟叶生产条件和烟农的生活条件,深受项目区烟农的欢迎,让烟农从该项目中真正受到效益、得到实惠。[3]

经济发展

五里乡两万多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建设"六大一强"县奋斗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动力,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以10000亩烟叶、10000担茶叶、10000亩银杏、10000只山羊的"四万"工程基本形成,人民生活富裕,乡域财力不断壮大。

人文古迹

五里乡当地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形成了浓郁的民间文化。地方戏曲有"满堂音"、"傩戏",地方民歌有"号子"、"田歌"、"风情歌",地方舞蹈有"跳丧舞"、"耍耍"、"扁担舞"等;地方古迹有土司田舜年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的百顺桥,桥碑上有田舜年撰写的本人康熙二十八年(1689)晋见康熙大帝的经过,还有道光年间建造于五龙山山顶的五龙寺、同治年瓦屋进士府,

还有位于南村的土司府南府旧址、位于湄坪五组的烽火墙,近代的文物有著名的五里坪革命旧址群。[4]

旅游景点

五龙山

五龙山地处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潼泉管理区湄坪村,距县城约40公里,五龙山主峰海拔高度为888.8米,都是悬崖峭壁相连而成,高山深涧、群山逶迤,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环境,堪称鹤峰"小张家界"。又因深山路难觅,故有中国古桃源地的"深闺秀女"美称。五龙山由五座主峰构成,每座主峰顶上都有一巨石拔地而起,形态各异,像擎天大柱,昂首向天,吞云吐雾,又似五条巨龙,紧紧围绕主峰,因而美名曰"五龙山"。

五龙山巍峨挺拔、秀丽如画,游人行走山间,举目四望,看到的都是翠绿、碧绿、墨绿的树叶。从山麓到山顶,沿途古木参天,流泉飞瀑,景色清幽,风景独秀。美丽怡人的自然风光,积聚了大自然的神韵和动人的神话传说。据记载,早在明朝末年,就被四川峨嵋山人范一真看中,他带领寺院禅师彭芝伯、文公道人鲁合庭在此山选址修建寺院和庙宇,传承华夏佛教、道教文化,以祈祷天下平安,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如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很多文明古迹和遗址。当地还留传着"古代五条飞龙盘踞五龙山"的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五龙山呈现出险、绝、奇、秀、等诸多美的形象,其重要景点有观音座莲、石门、龙冠一炷香、一对蜡、断山桥、蒋庄岩、三义洞、仙龙爬壁、龙女洞、仙人洞、犀牛洞、洞中树等奇景,有天然喷泉,还有温泉、七眼泉等自然景观,在晴天还可以云海观日,特别是在晴天早上看五龙山云海,格外使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古镇南村

走进五里乡南村,使人仿佛可以探到历史的足迹,同时也可以体会到"鸡犬相闻"的桃花源的意境。春季时,桃花、李花、油菜花盛开,红、白、金,灿烂无比,间有翠绿的洋芋苗、茶树等地畦排列,色彩满目;再有山间散落的吊脚楼,小桥流水人家,荷锄的老农,风光无限,引人入胜。

寻访历史的遗迹:古镇街头的古树还在,燕喜洞的麻条洞门仍然完好,张飞庙虽已被毁,但其遗址尚存。南村后山有一耸峙的高峰,最高处有1606米,当地老百姓称谓麻王寨,说是容美土司王在南村设南府时,在山巅筑有大寨、烽火台,因山峰高峻,看得极远,北望巴蜀,东观荆楚,南瞩潇湘,西了黔渝,一旦有狼烟燃起,便要号令士兵作好战事准备。麻王寨下面的半山腰有一四方平台,号为桌子岩,据说是田舜年的读书台。读书台建在远离人群,悬崖高耸之处,目的是读书时必要有安静的环境。田舜年当年苦读诗书,不受任何干扰,连吃饭都是由随从弄好后用绳子提上去的。[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