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輪八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輪八廓(Five Rings and Eight Octants),中國古代醫家闡述眼與臟腑相互關係,並指導診治眼病的兩種學說。分別由五行八卦說衍化而來。早在《靈樞·大惑論》中:“五臟六腑之精氣, 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 精之窠為眼, 骨之精為瞳子, 筋之精為黑眼, 血之精為絡, 其窠氣之精為白眼, 肌肉之精為約束......目者, 五臟六腑之精也, 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 神氣之所生也。 ”說明目是五臟六腑精氣之所注,是人體營衛、氣血、精神、魂魄之所藏, 十二經脈除肺、脾、腎、心包通過與其相表裡的經脈間接與目發生聯繫外, 其餘八條經絡均以眼為“集散之地”, 所以眼與全身臟腑經脈氣血均有密切關係。[1]

五輪

五輪指風輪、氣輪、肉輪、血輪、水輪,是將眼劃分為五個部位,分屬於不同的臟腑,從而把眼局部與臟腑統一成為一個整體,用以說明眼的生理、病理現象,指導眼病的辨證論治。

在現存醫籍中以宋代《太平聖惠方》的記載為最早。歷代多數醫家認為其理論依據源於《靈樞.大惑論》,論中指出:「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指出了眼的各個部位與臟腑的內在聯繫。在分屬關係上,歷代雖有差異,但大體是一致的,即胞瞼屬脾胃為肉輪,內外兩眥屬心和小腸為血輪,白睛屬肺和大腸為氣輪,黑睛屬肝膽為風輪,瞳神屬腎與膀胱為水輪,合稱五輪。所謂輪者乃比喻眼睛圓而轉動似車輪之意。五輪之說的實用價值是強調眼與臟腑密不可分,輪之有病多由臟腑功能失調所致,在臨床上通過觀察各輪外顯症状去推斷相應臟腑的內蘊病變,因而對眼病的辨證深入了一步。然而五輪之說不足之處難免明顯。例如白睛發黃,病位雖在氣輪,而病之本不在肺,多系脾胃濕熱蘊蒸所致。再如水輪病變,絕非皆用補腎之劑所能包治。故臨證之際既要詳查眼之五輪,又不可拘泥於五輪,而應從整體出發,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並藉助各方面的檢查,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取得滿意效果。

八廓

八廓是將白睛按八卦的部位划出八個不同的方位,而後各隸屬於六腑、心包和命門。當眼睛發病時,可通過觀察白睛呈現的血脈絲絡的方位及其色澤、粗細、多寡等,為眼病的辨證論治提供依據。

八廓分別為:水廓、風廓、天廓、地廓、火廓、雷廓、澤廓、山廓。「廓」取城廓護衛之意。首見於宋元間的《秘傳眼科龍木論》所附《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但無形又無位,即尚未配有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與八位(天水山雷風火地澤)。直到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才為八廓配上了八卦與八位。明代以後,八廓在名稱、配屬和配位上,一直混亂無章,除天、風、火、地四廓說法一致外,其他均有分歧,特別是山廓就有五種不同的說法。至於八廓的部位在《世醫得效方》、《銀海精微》、《審視瑤函》、《醫宗金鑒》、《銀海指南》、《醫學入門》六本書中也不相同。而八廓的實用價值,在一些推崇八廓的眼科著作中,也很難找到實際應用的例子。[2]

相互關係

五輪與八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故一般通稱為五輪八廓。這兩種學說在過去對中醫眼科曾起過積極的作用,隨著時代的推移,五輪在臨床上尚有某種參考意義,而八廓則因歷代醫家在部位劃分、臟腑分屬上極不統一,而且相互矛盾,很難指導臨床,故已很少應用。

傳統中醫藥對眼病的認識

中國傳統醫學講求整體,視人體的各部分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治療,在《銀海精微》五輪八廓總論記述:“人有兩眼,猶如天地之有兩曜,視萬物,察纖毫,何所不至。日月有一時之晦者,風雲雷雨之所致也;眼之失明者,四氣七情之所害也。大抵目為五臟之精華,一身之要系,故五臟分五輪,八卦名八廓。” 充份反映了傳統中醫理論的整體觀念,認為眼科疾病與五臟六腑有緊密關連。

中醫眼科早在《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典藉中已有記錄。到唐代的《千金方》、《外台秘要》等著作可見眼科病集中記錄。及至北宋後眼科作為專科獨立成書。明清時期是古代眼科發展的高峰,當時多部眼科專著如《秘傳眼科龍木論》、《明目至寶》、《審視瑤函》、《秘傳眼科七十二症全書》、《銀海指南》、《眼科百問》、《目經大成》等相斷面世。

雖然在古代受技術條件及設備水平所限,對眼睛疾病的認知較為籠統。然而在經年的臨床診療中,傳統中醫學都把多種眼病的發生、進展、特徵、診斷、治療方法等記錄下來。

從先秦《黃帝內經》記載了眼病15種,到了明代刊行的《秘傳眼科龍木論》收列眼病 72 種,及後至西元1602年的《證治準繩》內所收載的眼病達到 193 種,中醫通過經驗累積慢慢形成中醫獨有的眼科治病及保養系統。[3]

五輪八廓眼病運用

五輪,是用來區分眼睛與五臟的直接關係,分別是肉輪(脾)、血輪(心)、氣輪(肺)、風輪(肝)、水輪(腎)。這除了生理功能之外,還要把「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一起拉進來看。

八廓,則是在眼病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用,特別是眼病的血絲。「乾天傳導屬大腸,坎水液主膀胱,艮山包絡會陰廓,震為雷兮命抱陽。巽風清淨原屬膽,離火養化小腸彊,坤地水穀推胃腑,兌澤關泉是焦鄉。」

至於要怎麼用?先看眼病的部位,可以大概知道五臟虛實與主要病位,再看眼血絲,從何而來則大部份為該病位累及何臟。例如《中醫眼科六經法要》裡面的記載「本是柴胡症,予以小柴胡數服,兌廓血絲不退,而坤廓血絲復起,心下郁郁微煩者,當改用大柴胡湯。」

因為沒有描述五輪的病位,僅描述到「兌廓血絲不退,而坤廓血絲復起」,兌廓屬膽,也證明了本屬少陽目病,但坤廓屬胃,也就是少陽症未解,累及陽明。再加上原本的脈證,故應該要改用大柴胡湯來治療。正好印證了《傷寒論》:「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的用法。

那如果是五輪與八廓的綜合運用,就要看到太陰目病了。「頭痛如壓,肉輪浮腫而軟,氣輪血絲細碎,或乾坤二廓血絲較多,四肢煩疼者,桂枝湯主之。」 肉輪屬脾,乾廓為大腸,坤廓為胃。因為本症狀太陰目病,從「肉輪浮腫而軟」可知道些為太陰濕鬱,再加上「太陰中風,四肢煩疼」,因太陰濕土鬱遏清陽上達,故頭痛如壓,而太腸、胃皆為陽明,與太陰相表裡,與五輪合參即知道是太陰中風,表現在氣輪的血絲為病。依據仲景大法,太陰中風,仍然以桂枝湯主之。[4]

影片

by YouTube 中國針灸學(第20輯~第24輯介紹)CHINA ZHENJIUOLOGY -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