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城关中心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五河县城关中心小学,始建于1954年。校址为现在的老校区(县城东郊王洼村)。为满足当地群众让孩子就近入学的愿望,在当年县教育局和城关区政府的支持下,由衡孝先、朱玉池、吴中和等三位老教育工作者负责筹建。
学校概况
城关中心小学(校本部)前身名为五河县建设小学。地处五河县城东郊王洼居委会居民区。于2009年3月因危房拆除,是县规划代建学校。于2009年4月份迁至城河边原进修学校上课。现在是具有四层楼房共28间的一幢教学楼,占地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约900平方米。有教职工50余人,在职30人。均为专、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2]18人。有学生600余人。近两年来,在教育局的关怀下,在城关中心小学的有效管理与指导下,师生精神振奋,教学相长,活动丰富多彩,校园和谐,生机勃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近两年在县局质量检测中,各科总成绩均名列第一,赢得社会赞誉。
一个家长满意,生源每年以近200人激增的城关中心小学(校本部)正在前进中。
发展历程
城关中心小学前身——五河县建设小学始建于1954年。校址为现在的老校区(县城东郊王洼村)。为满足当地群众让孩子就近入学的愿望,在当年县教育局和城关区政府的支持下,由衡孝先、朱玉池、吴中和等三位老教育工作者负责筹建。占地4000多平方米。在一片泥藻中建起12间草顶、土墙房。室内采光弱,土坯制课桌凳,教师一支粉笔、一块小黑板。首任校长鲁希圣带领6名教师,办起六个班,有学生180余人。开始了建设小学有史以来的教书育人工作。经历几年的努力,办学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城里各小学经常到建设小学听课学习。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
届至1958年到1972年历经14年。有乔国忠、徐克崇、陈宏扬等老教育工作者分别为建设小学三任校长。学校已扩建至20余间草房。办学条件依然简陋、艰苦。教职工有13人左右,学生250人左右。教学质量在全县仍小有名气。
1972年,老教育工作者张祖明接任第五任校长。为改善办学条件,带领师生勤工俭学,先后有近10名教师投入到校办水泥制瓦厂,苗圃场。小农科队(给县种子站制良种)、养殖场等。经过几年的打拼,校舍翻建成红石根基、砖瓦结构房38间。课桌凳换成了木桌凳,室内通风采光较好。教师的办学条件也略有改善。1985年前后又翻盖了15间走廊房,窗明几净。学校发展至有教职工近40人,在职28人。在校学生500人左右。隶属教育局直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县人大曾提议建设小学为第二实验小学。由于政绩突出,建设小学于1978年被评为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时任校长张祖明出席了安徽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代表大会,受到当年万里省委书记的接见。时任教育局长胡万国多次在大会上表扬。经常深入建设小学指导工作。那时的老师不讲报酬,只讲奉献。师生和谐,师生教与学的向上风气十分浓厚。学雷峰,见行动,校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1986——1991年,为了能让区政府集资改观建设小学校容校貌,下划为城郊区管理,设为城郊区中心小学。业务仍直属县教研室管理。直至1992年初,撤区并乡,建设小学全面规划归城关镇教育办公室管理。
1991年县局拨水毁费5000元。整修14间校舍。消除了一些安全隐患。
1996年——2005年间,学校自筹8万元,王洼、河东、衡台、漴南四村集资5万元,局拨教育经费5万元,新建7间180平方米的混凝土钢筋结构的平房。建了一个30座的电脑室,一个远程教育多功能室,改建了40平方米的厕所。翻建了170米长,4米高,顶盖为琉璃瓦的院墙。校园内瓷砖贴画,风景树点缀其间。为便于活动,地面全部用砖铺设。一条水泥路贯穿校园南北。虽无高楼大厦,但也景致优美。
参考文献
- ↑ 建筑面积规则大全 ,搜狐,2020-09
- ↑ 老师如何自我提升?9位正高级教师总结了这些“秘籍” 2020-06-03 ,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