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云南双栉蝠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云南双栉蝠蛾

中文名:云南双栉蝠蛾

拉丁学名:Bipectilus yunnanensis

界:动物界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蝙蝠蛾科

属:双栉蝠蛾属

命名者及年代:Chu et Wang,1985

云南双栉蝠蛾(Bipectilus yunnanensis Chu et Wang,1985)是蝙蝠蛾科双栉蝠蛾属的一种昆虫。[1]

云南双栉蝠蛾形态特征

雄翅长16mm、体长14mm。头部赭棕色,触角长,双栉形,共26节,各栉的端部膨大呈棒状,其顶端有数根纤毛,各节基部内侧有1黑斑,触角形状。复眼小而圆,只有头部的1/4,黄褐色,眼面上有黑色条纹,单眼不见;下唇须长,3节,第1节相当于2、3节的总和,第3节顶端钝圆,接近触角基部;喙完全退化,其部位由赭黑色长毛代替。胸部背面披很长的棕黑色毛,但自前胸至后胸逐渐变浅。前翅正面灰黑色,前缘中部稍内陷,前缘脉与R脉间有数块黑色斑,中室部位鳞片薄,颜色也浅,但翅基部及中室端上角有黑点,Cu1b脉下方至后缘问鳞片厚颜色黑,在中室外侧的R4至M3脉间有1块边缘不规则的大黑斑,顶角内侧有1黑色条纹,向下可达M1脉,外缘色亦深,缘毛黑褐色;后翅灰褐色,前缘中部稍下陷,缘毛长色灰黑;前翅R3脉与R2脉在中部相连,R4及R5相交处远在中室顶角前方,Cu2脉很短,端部有1分支与A1脉中部相接。前、后翅的反面赭褐色,正面所有斑纹均不见,缘毛黄褐色及灰黑色毛丛相间。胸足赭褐色,前足胫节有胫距,爪有中叶及爪垫,跗节各节端部有黄褐色端环。腹部赭褐色,侧板上有较长毛丛。翅脉构造。

雄性外生殖器:颇为特化,钩形突部位成为1宽大板块,左右各有向上方伸出的大小悬殊的尖齿两个,背兜向下弯,左右分为两岔,骨化极强,其两侧呈弧形支柱;抱器短宽,下端的内侧有骨化较强的钩,上部有长毛,基腹弧形状呈半圆形,顶端钝,囊形突狭窄。

云南双栉蝠蛾分布范围

云南

参考来源

  1. 云南双栉蝠蛾,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