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于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于毒(?—193年),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东汉末年黑山军首领之一。曾与曹操在东郡大战,被曹操所败。不久随张燕破邺城,杀太守栗成。后袁绍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

方志记载

于毒是东汉末年朝歌人,农民出身。当时连年战乱,旱蝗屡虐,民不聊生。于毒为反抗官兵掳掠,在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于淇县山区秘密组织义军。 此时,淇县西北的黑山(今属鹤壁市效区)上,有一支庞大的农民起义军,号称“黑山军”,首领为博陵(今河北省蠡县)人张牛角。后因张牛角在作战中被流矢射死,改由好友张飞燕统帅大军,张飞燕原名褚飞燕,系常山(今河北省曲阳县)人,牛角死后,改名张飞燕。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于毒率本部义军到黑山投奔张飞燕,时3万多人。 于毒义军屯驻朝歌西山一带,南起沧水北岸的青岩山(云梦山),北到淇水南岸的青岩绝,大本营驻扎中部鹿肠山。山中有座名叫老虎岭的高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于毒带领能工巧匠,建寨山顶,从此,“老虎岭”改称“老虎寨”,又叫“于毒寨”。 于毒义军的宗旨是:反抗官兵,打富济贫,保护农民。于毒军纪严明,作战勇敢,曾与“黑山军”纵横河北、河南广大地区,义军所至,“郡县莫能制,朝廷不能讨”。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秋七月,于毒和其他义军首领白绕、眭固等率军十余万人攻打魏郡、东郡。东郡太守王肱不能御。 于毒军威大振,成为义军主力,袁绍曾多次派兵进攻于毒,又收买于毒手下陶升,封为“建议中郎将”、探清于毒军情。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六月,大雨连下20余昼夜,朝歌以东泛滥成灾,“漂没民居”。于毒率军回居山中,袁绍乘机亲率各路官兵十余万,从东郡等处迅速西进占领朝歌,堵住各个山口,并派兵从沧岩谷口(塔岗一带),绕至西大岭截断义军退路,然后从各个山沟进攻于部。当时张飞燕义军在部远大曲阳与官军激战,无力回援。于毒发现义军被围,率众奋力拼杀,经五昼夜激战,因寡不敌众,于毒英勇战死,义军被杀者万余人。 于毒起义军虽然失败,但其反抗压迫、敢于斗争的精神与世长存。明末曾有一个叫晋朝风的淇县人效法于毒,在“老虎寨”坐山为王,反抗官府,打富济贫,至今仍有山寨遗址。[1]

人物生平

黄巾农民起义军,黑山分军首领。先是与白绕、眭固等攻略魏郡、东郡,被曹操击败,后与其他大陆各地的叛乱军联手,对袁绍的本据地--邺城展开袭击。虽然一时对袁绍军造成威胁,但仍不敌袁绍的猛烈反击,因而败北。而袁绍乘胜追击,攻入其大本营歌鹿场山苍岩谷,斩杀于毒。

史料记载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三年春,太祖军顿丘,毒等攻东武阳。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於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 《英雄记》曰:后绍破瓒,引军南到薄落津,方与宾客诸将共会,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于毒共覆邺城,遂杀太守栗成。贼十馀部,众数万人,聚会邺中。坐上诸客有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啼泣,绍容貌不变,自若也。贼陶升者,故内黄小吏也,有善心,独将部众逾西城入,闭守州门,不内他贼,以车载绍家及诸衣冠在州内者,身自扞卫,送到斥丘乃还。绍到,遂屯斥丘,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乃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 《魏书》曰:诸将皆以为当还自救。太祖曰:“孙膑救赵而攻魏,耿弇欲走西安攻临菑。使贼闻我西而还,武阳自解也;不还,我能败其本屯,虏不能拔武阳必矣。”遂乃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