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二十里店镇靠山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二十里店镇靠山村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于伯江、王玉良、李玢等来此定居并建村。因离海远、距山近,故命名靠山村。清康熙三年(1664年),徐姓来此定居。后又有崔、包、姜、辛、荆、赵、纪姓先后迁入。解放后,又有孙、迟、谭、祁、姜、杨、陈等姓迁来。靠山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1°02′,北纬36°43′。东邻西王家泊村,西与北茂梓村接壤,南与齐沟崖村隔乳即一级公路相望,北与邵伯村为邻,距市政府驻地15公里,隶属二十里店镇。全村辖区总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蔬菜等。2002年,全村有665户,1946人。有崔、包、姜、辛、荆、赵、纪、于、王、李、徐、余、迟、谭、祁、姜、杨、陈等18姓,均为汉族。其中于姓人口较多。1932年霍乱瘟疫流行,全村死亡44人,其中有2户均死亡3人,另有2户绝户。1942年本村解放。1944年春以于洪基为首,建起本村第一个中共党小组,有党员3人。1957-1972年兴修大口井、塘坝,总蓄水量2.7万立方米。1970年自行发电,村民用上电灯。1972-1978年整修大寨田86.7公顷。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12月设立靠山集市。1994年全村吃上自来水。1995年安装闭路电视。[1]

中文名: 靠山村

所属地区: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二十里店镇

面 积: 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 246.7公顷

概况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于伯江、王玉良、李玢等来此定居并建村。因离海远、距山近,故命名靠山村。清康熙三年(1664年),徐姓来此定居。后又有崔、包、姜、辛、荆、赵、纪姓先后迁入。解放后,又有孙、迟、谭、祁、姜、杨、陈等姓迁来。靠山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1°02′,北纬36°43′。东邻西王家泊村,西与北茂梓村接壤,南与齐沟崖村隔乳即一级公路相望,北与邵伯村为邻,距市政府驻地15公里,隶属二十里店镇。全村辖区总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蔬菜等。2002年,全村有665户,1946人。有崔、包、姜、辛、荆、赵、纪、于、王、李、徐、余、迟、谭、祁、姜、杨、陈等18姓,均为汉族。其中于姓人口较多。

大事记

1932年霍乱瘟疫流行,全村死亡44人,其中有2户均死亡3人,另有2户绝户。

1942年本村解放。 1944年春以于洪基为首,建起本村第一个中共党小组,有党员3人。

1957-1972年兴修大口井、塘坝,总蓄水量2.7万立方米。

1970年自行发电,村民用上电灯。 1972-1978年整修大寨田86.7公顷。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12月设立靠山集市。 1994年全村吃上自来水。 1995年安装闭路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3月,于洪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靠山村第一名党员,当年,组建了第一个党小组。在党组织领导下,村里成立了4个互助组。并先后开展了锄奸反特、反恶霸斗争,动员参军、反蒋保田、支援前线等活动。全村312户,参军者75人,为国捐躯者20人。其中于树梓3个儿子,牺牲2个,负伤1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支前大队的有112人。1949年11月,村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54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7个,党员76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于洪基、于学礼、于芳水、于进善、王金昌、荆在起、于进梓、于建德、于云端、于云宝、王全东、于建林、于云福、于建军。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4年设村政府。1958年10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7月,大队管委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行政负责人的有于进运、于方梓、于兆忠、于进梓、王福聚、包华胜、王明礼、于学荣、于建军。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本村历来尊师重教。1942年,设立了初级小学。1964年,办起了农业中学;中小学在校人数200余人。1965年,投资1万元,建校舍18间。1978年,投资3万元,建校舍36间。从解放初到1955年,本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有17人。儿童入学率解放初期只有40%,自1956年始就达到了98%。自建国至2002年,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00人,其中3人考取研究生。村重视文化建设和文艺宣传活动。抗战期间,村文艺队曾到即墨进行过慰问演出。本村京剧,1942年起一直盛行不衰。人民生活解放初期,村民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6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185辆,摩托车190辆,电话210部,彩电310台,电冰箱132台。村庄建设解放前,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起街道大桥3座,新建、改建的砖瓦房450多栋。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20多平方米。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70年,村集体购买发电机,自行发电照明。1994年,投资230万元,全村吃上了自来水。1995年,投资7.8万元,安装了闭路电视。自1994年始,村安排5名孤寡残老人住进了敬老院。

视频

二十里店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