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安黄小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乾安黄小米是一个中国特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米粒饱满,色泽金黄,手感光滑沉实,煮熟的小米饭入口绵甜爽滑,香味浓郁;煮熟的小米粥黄粘适口,唇齿留香。
中华饮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1]符号和象征意义,如“蛋”象征生命的延续,“面”象征长寿,“鱼”是“余”的谐音、象征富足等。这些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丰富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承载着浓厚的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2]。
特产简介
乾安黄小米,吉林省乾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
乾安黄小米米粒饱满,色泽金黄,手感光滑沉实,煮熟的小米饭入口绵甜爽滑,香味浓郁;煮熟的小米粥黄粘适口,唇齿留香。
2009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乾安黄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乾安黄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吉林省乾安县乾安镇、大布苏镇、水字镇、安字镇、让字镇、所字镇、道字乡、严字乡、赞字乡、余字乡等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产品特点
食味特征
乾安黄小米米粒饱满,色泽金黄,表面有光泽,手感光滑沉实,米粒不开不裂有糯性。煮熟的小米饭口感肉头饭味足,入口绵甜爽滑,粥浆似黄乳,凉饭不回生,食之可口清香,香味浓郁;煮熟的小米粥黄粘适口,唇齿留香。
理化特性
乾安黄小米主要理化指标:水分及挥发物≤14.0%,直链淀粉含量15%~22%,胶稠度≥90mm,蛋白质≥8.5%,粗脂肪≥2.0%,碱消值2~4,维生素B1≥0.45 mg/100g,乾安黄小米中还富含碳酸氢钠和多种矿物质,与其他产区小米相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的明显特点。
产地环境
地理特征
乾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风沙干旱盐碱区,地处松原市西部,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嫩江汇合处以南,属松花江第二和第三阶地,海拔比周围临县约高5-10米左右,故有“乾安台地”之称。全县幅员面积361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504公顷、草原面积73659公顷、林地面积54613公顷、沼泽和盐碱地42000公顷,苇源1600公顷,水域面积16549公顷,天然碱泡73个,最大的是大布苏泡,境内湖泡含盐、碱、硝、碘等,总储量为1350万吨。
土壤条件
乾安县具有天然的黑土地,黑钙土质肥沃,碱土面积较大且分布范围广泛,与草甸土,盐土呈复区分布,个别地方与淡黑钙土呈复区分布,碱土仅有草甸碱土一个亚类,有机含量2.4%,呈弱碱性土壤,PH值7.0—8.2。因乾安县地处风沙干旱盐碱区,土地中富含盐碱,该土壤呈弱碱性,富含碳酸钙、氮、磷、钾等,这种土质与内蒙、黑龙江等地草原沙漠化形成的土壤有本质区别,在全国是也是少有。土地平整,土壤疏松、透水、透气,保存养分性能好,比较适宜谷类作物生长需要。此外,乾安县独特的土壤特点和土地全年冻化交替,干湿更迭,杜绝了黄曲霉毒素等多种霉菌的滋生,从源头上避免了黄曲霉素毒素的污染,使乾安黄小米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食品。
气候条件
乾安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温热雨量集中,秋季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5.6℃,日照时间2866.6小时,年均降水量420.6毫米,年无霜期平均146天。乾安黄小米属早熟品种,对光照强度要求较高,乾安县纬度较高,日出早,日落晚,中午日光充足。在农作物生育期间前期日照较长,后期日照较短,前期的长日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体生长,后期的短日照能促进生殖体生长。乾安黄小米是耐旱作物,雨量过大不利于谷子生长,乾安县是半干旱地区,春秋季少雨,夏季多雨,与谷子的“早期宜旱、中期宜湿、后期怕涝”的需水规律相适应,适中的降雨量及降雨的季节分配,正是乾安黄小米得以丰产的基础。
历史渊源
据1999年版《乾安县志》记载,乾安县种植谷物已有近百年历史。自民国十三年(1924年)乾安建县以后,在严字乡、所字乡等地就有少数农民种植黄小米。
参考文献
- ↑ 收藏 | 100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 ,搜狐,2017-11-30
- ↑ 品鉴中华饮食文化之美,搜狐,20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