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乳突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汉字,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1]。千百年间,它经历了“甲金篆隶草楷行”的发展[2]。从记录的工具到艺术的载体,它的身上,倾注了无数先人的心血。
名词解释
乳突(mastoid process),解剖学名词,是从颞骨乳突部的底面突出的圆锥形突出,体表可以触及,位于外耳道的后面和茎突的外面。 颞骨乳突部为颞骨的组成成分之一,位于颞骨的后部。 颞骨乳突部内的许多含气小腔隙,称为乳突气房(或称乳突小房)。乳突气房通过鼓窦(或称乳突窦)与中耳鼓室腔相通。
结构
乳突为从颞骨乳突部的底面发出的突起,形状是大致锥形或圆锥形的。
乳突外面粗糙,附着有肌肉。其内的腔为许多含气小腔隙,即为乳突气房。
乳突大小不一,一般情况下在男性比女性大。
乳突在出生后形成,新生儿时期缺失或简陋,由于胸锁乳突肌的拉动而发育。
分类
根据气房的发育程度可将乳突分为四型:
①气化型(pneumatic type)占80%,气房发育良好,气房间隔很薄,乳突外层也薄;气化型可分2型:部分气化型乳突,乳突有几个小房或气窦≤5cm2;完全气化型乳突,气房≥6cm2。
②板障型(diploetic type),气房小而多,气房间隔较厚,外层骨质较厚,颇似头盖骨的板障构造。
③硬化型(sclerotic type),气房未发育,骨质致密。
④混合型(mixed type),上述任何两型或三型并存。
功能
乳突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作为多个肌肉的附着点。外面有枕肌及耳后肌附着,外下方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附着。因男性的肌肉拉动有力,促进了乳突发育,故多数男性的乳突要比女性的大。
乳突内部含有许多含气小腔隙,具有减轻颅骨的重量的作用。
相关解剖
颞骨乳突部(mastoidprocessof temporal bone),又称乳突部(mastoid portion),位于颞骨的后下方。其上方与鳞部以颞线为界,前下与鼓部融合形成鼓乳裂,内侧与岩部相连。可分为内、外两面,上、后两缘。参见颞骨。
乳突气房(mastoid cells),或称乳突小房,为颞骨乳突部内的许多含气小腔隙,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互相贯通,腔内覆盖黏膜,与鼓窦和鼓室的黏膜相连续。故中耳炎症可经鼓窦侵犯乳突小房而引起乳突炎。
乳突窦(mastoid antrum ),或称鼓窦(鼓室上隐窝的后方,为鼓室后上方的腔隙,向前开口于鼓室后壁的上部,向后下与乳突气房相通连,为鼓室和乳突气房之间的交通要道。
乳突炎(mastoiditis)是乳突气房黏膜及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乳突炎性病变虽继续发展,而全身及局部症状却不明显,以致不被发现,称隐性乳突炎。急性乳突炎如不能得到控制,炎症继续发展,可穿破乳突骨壁,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参考文献
- ↑ 中国人中国字|看中国人专属的浪漫和智慧!,搜狐,2022-10-12
- ↑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汉字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危机,搜狐,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