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书写乡土情怀(赵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书写乡土情怀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书写乡土情怀》中国当代作家赵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书写乡土情怀

他初中毕业后就踏入社会,当过临时工,做过泥瓦匠。但从小热爱文学的他,一直没有熄灭心中的文学梦。通过自学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创作出大量作品。

他用文字抒发对家乡寿县的情感,写身边之人和身边之事。同时,他还致力于寿县文化的传播,主编丛书《文化寿州》,展现楚都大地浓郁的文化内涵。

(采访淮南市作协主席金妤:他是一个很有责任感、很有使命感、也很有文学才华的一个文化人。)

本期的《淮南文化人》为您讲述——《赵阳:书写乡土情怀》。

导语:欢迎收看本期的淮南文化人。著名诗人艾青曾经写过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用来形容我们要说的这位文化人,是再合适不过了。他是土生土长的寿县人,用文字抒发对家乡的情感,为传播家乡文化不懈努力,他就是赵阳。

配音:《寿州随笔》《寿州千古之谜》、《八公山漫话》、《天下第一塘——安丰塘》、《千年正阳关》……这些都是系列丛书《文化寿州》的作品,主编赵阳。从2013至今,该丛书共出版16本,由赵阳及组织的本土作家共同著成。如今这套丛书已经成为寿县对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采访原寿县文联主席邵军:《文化寿州》在寿县来说,它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几个作家团结起来形成了这样一种系列丛书,更重要的是对于寿县整体文化的这样一种开发、挖掘,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配音:这套丛书的主编赵阳,初中毕业后就踏入社会,曾经是一个靠做苦力谋生的年轻人。那么他为什么会走上文学的道路呢?这与他的文学天赋分不开。赵阳从小热爱读书写作,上作文课是他最开心的事,别人一学期都写不完的作文本,他两三节课就写完了,他的作文也常常被当做范文传阅。但是,年少的赵阳却没有珍惜这一切。初中时他迷上习武,导致学业荒废、中考失败,无奈之下做起了临时工。

采访赵阳: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我们在粮站住的时候要扛包,那个时候身体才刚刚长成,还不到二十岁。

配音:更让赵阳感到痛苦的是,他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出路。一次,他的一位小学毕业的同事,通过学习成功在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这燃起了赵阳的希望。他也开始尝试写作,默默拿自己的作品与同事对比,经过两年的努力,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太阳雨素描》。

采访赵阳:自己拿到样刊的时候,翻来覆去的看,一晚上都睡不着觉。

配音:在这之后,他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他与志同道合之士共同成立安丰塘文学社,创作并发表多篇作品,他也被誉为“安丰塘畔一支笔”。渐渐地,他产生了骄傲的心理,认为“天下奇才尽此州,此州人才就是我”。

采访赵阳:当时也不知道天高地厚,觉得发了一篇两篇就认为自己天下第一,殊不知其实才发了一点东西,只不过是皮毛而已。

配音:1991年,淮河流域突发洪水,赵阳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报告文学《古塘抗洪备忘录》,被国内多家刊物收录,他也被抽调到国家水利部办公厅从事宣传工作。在这里他开阔了眼界,也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开始大量阅读书籍,到高校进修,学习写作技巧,先后发表散文集《在水一方》和《四季人生》。

采访赵阳:其实我们作为一个基层写作者,基层文学爱好者,我们其实需要通读的书太多了,我们自己的短处太多了。

配音:2000年,赵阳被调入县政府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这时的他陷入新的迷茫之中。繁忙的工作使得文学创作的时间减少,作品产量随之降低,再加上影响力有限,赵阳甚至产生了放弃写作的念头。直到他进入八公山风景区管委会工作,才真正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

采访赵阳:在八公山上,我们把八公山的像南北朝时候吴均的《八公山赋》,西汉时候的刘安所写的《淮南子》把这些书找出来,找出来在不断的研读过程当中,才发现作为一个寿县人,写作应该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配音:找到方向后,赵阳的文学创作进入爆发期。他走遍寿县各地,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散文集《城墙根下》和《寿州走笔》,他写最平常的人物,最日常的生活,把文化关怀的触角伸向平民,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人情与人性。

采访原寿县文联主席邵军:他接触的都是最基层的一些生活点点滴滴,所以这些东西奠定了它最基本的基础,或者是文学基础,或者是生活基础,他没有这些积累,也不会有现在的厚积薄发。

配音:赵阳的寿县情结不单单局限于个人创作上,更体现在他传播寿县文化的自觉和努力上。2012年,赵阳进入寿县信息中心工作,他在接待外地文化界人士来访时发现,人们常常惊叹于寿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当他们想找一套有关寿县文化的书籍资料进行研究时,寿县却拿不出系统梳理本地文化的丛书,这让赵阳感到很羞愧。于是,他组织多位作家从事寿县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创作,编写出《文化寿州》系列丛书,以地区为主要划分方式,进行文化资源的整合。目前,该丛书仍在持续编纂中。

采访淮南市作协主席金妤:为什么要主编这套丛书,我们就想打个比方,他是在搭建一个文化染坊,为什么要搭建这个文化染坊呢?因为您知道,寿州文化包括2000年前的寿春文化,它时间太悠久了,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下,这种文化它有些褪色了、斑驳了、模糊不清了,那么当今必须要有人来搭建这样一个文化染坊。

配音:赵阳所搭建的文化“染坊”中,不仅有《文化寿州》丛书,还有寿县作家书屋。赵阳组织建设的作家书屋,为本地作家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对外交流的平台。许多作家从这里走出,并创作出多部书籍。

采访淮南市作协主席金妤:他将他的一些同事们,让他的一些好朋友们都到这个染坊里去浸染,然后一个个出来的这些人,他们身上就有文化的色彩。这种文化的色彩,是一种什么样的色彩,是青铜的颜色,是楚国金币的颜色,是汉代砖瓦的颜色,是汉代竹简的颜色。这样的丰富多彩,这样的色彩斑斓,这样的富有韵味。我觉得赵阳他是一个有文化情怀,有文化担当的这样一个人,而且他搭建的文化的“染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这样的一个事情。

配音:在生活中,赵阳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城墙根下走一走。因为在城墙根下,他更能感受到古城墙的巍峨博大和静谧安宁。他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情感融入生活中,写进文章里。从少年的懵懂到中年的成熟,一路走来,赵阳对文学创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他也将继续前行,书写寿州,书写乡土情怀

[1]

作者简介

赵阳,贵州六枝人,偶有作品在报刊和网络发表,现就职于六枝特区党委宣传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