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书信上的礼节(李华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书信上的礼节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书信上的礼节》中国当代作家李华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书信上的礼节

——读《鲁迅书信集》有感

每逢佳节,我打开电子邮箱,常收到亲友文朋的贺年信,有的信末落款,署名后面加一个“ 上” 字。 顿时一阵欢喜。“上”, 尊长之意。既表现年轻人尊长敬老的通情达理,也把他的感念之心传递给人。古人尝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实在是一种民族文化传统的礼节,亦可视为可喜可钦的美德。 其实,远不说中国古代,就是在现代的文人信函中,也颇时兴这种礼节。近读《鲁迅书信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不仅思想内容丰富,待人热情诚恳,文字长短不拘;而且在书信的抬头称谓上、末尾署名的讲究上,都无不洋溢出浓郁的文明、礼仪之风,堪称风范长存。

《鲁迅书信集》里的称谓虽有种种不同,却也是有标准的。“周氏兄弟”: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周建人,年轻时兄弟之间的信,开头称呼,比如《致周作人》就称“二弟览”, 末尾自称“兄 树”, 其兄弟关系、手足之情,一目了然。对于当时的名流《致胡适》(1922年8月14日),抬头称“适之先生”, 末尾署名为“树 上”, 其礼仪自含其中。1925年7月12日《致钱玄同》,抬头称“玄同兄”, 末尾自称“迅 顿首”。“ 顿首者,头叩地也”。 前、后称呼都有对钱玄同的尊敬之意。

对于李霁野、台静农、许钦文、许寿裳、孙伏园、韦素园等人的书信,因为关系密切,书信往来频繁,把对方经常称兄,比较随便,而鲁迅在末尾署名或“迅”; 或“上”; 或“顿首”, 没有故作客气之嫌,信如其人也。在1934年的书信中,如《致赵家壁》、《致郑振铎》、《致曹靖华》等,大多署“迅 上”、“ 迅 顿首”, 对名气大的文朋诗友都是礼性到堂的。称谓上的讲究正是一个人心灵的流露。

鲁迅与许广平,先师生情长,后夫妻关系。1932年11月,连续7封《致许广平》,开头称呼“乖姑”, 末尾自称“迅” 或“哥”, 俩人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彼此亲密无间,心心相印,文字之中流露出何等真情、爱意!鲁迅是活生生的人,并非一个“符号”。从中亦可见出鲁迅品格的另一面,读来饶有情味。 对长辈写信,更应处处凸显写信者的尊敬之情、问安之意,切切不能马虎,不可怠慢。1933年7月11日,鲁迅《致母亲》,开头尊称“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末尾则署“男树 叩上”。“ 叩”, 磕头,跪拜礼。另外几封《致母亲》,署“男树 叩上 广平海婴同叩”。 足见孝顺之心、深情厚意。讲礼性已达极致,一语可慰天下父母心。在过去通讯不畅通的时代,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

如今时代前进了,通讯发达,写纸质书信的人少了。发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已成时尚。我以为书信形式可多样化,但其核心、内质却不能变,即书信上的礼节万不可少。这是中华文明的一种表现,是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是炎黄子孙美丽心灵的投影。牢记孔夫子“克己复礼” 的名言,可以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1]

作者简介

李华章 ,湖南溆浦人,湖北宜昌市文联原主席、党组书记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