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乡村土墙屋(李先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乡村土墙屋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乡村土墙屋》中国当代作家李先帅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乡村土墙屋

最近回了几趟老家,转悠了原聂家河大队和东垭大队(现合并为中岭村)的好几个生产队,见好几家农户在建住房,有的已竣工,有的墙已砌成了,有的正在备砖和沙石料。这个场景让我感触很多,不由得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建房的一些往事。

我的老家的房屋过去大都是用土垒的墙,土木结构,俗称“干打垒〞。用砖砌墙的极少。就是在解放前,大户人家也仅限于门厅或大门两侧才使用灰砖。在土质粘性重、缩性大不适合直接用土垒墙的地方,也是先用土与稻草和成泥后,再用模子做成小土块(土砖)后再砌成墙体,其性质仍算是土墙。

土墙屋虽然土,但结实耐用,冬暖夏凉,使用寿命也长,一般的土屋可使用上百年。我在农村的土墙屋相传还是我的老太太建的,算起来有了六代人在其居住过,恐怕有一百多近两百年了,除有的地方有裂缝的外,整个的墙体仍然周正没变形,现仍然还在居住。

土墙屋样式很多,有几进几出的天井屋,有明五暗十或明三暗六的,有独五间或五间带一偏的,独三间或三间带一偏的实用屋。有的呈“凵”形,叫撮箕口的。有的呈“L〞形,叫钥匙头等式样的。天井屋,房屋数间多,规模比较大的基本都是解放人前大户人家或祖上留下来。解放后新建的一般是独三个间或三间带一偏,也有少数的独五间或五间带一偏。

一九七二年,我历经两个月,全程参加了大队茶场的厂房建设,亲身[[参加]了挖土丶背土上墙、打杵、抬檩条等各个环节的劳动,体验和感受了用土垒墙建房屋的艰苦。

建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屋历来都是农民的梦想。 虽然是土墙屋,建造一栋房屋也要有几代人的积攒和努力,解放前除大户人家才有能力建造几进几出的天井屋,一般农户建个三间一偏就非常不错了,住岩屋、搭窝掤、租住大户人家的房屋的也不少见。解放后,党和政府关心农民的住房,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虽然房屋的规模都不大,但功能齐全,能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住岩屋、窝掤的再也见不着了。有了住房,哪怕是干打垒的土墙层,对农民来说就有了安身立命之地,立家立业之基。

农民建土墙屋都是就地取材。首先,要选用好垒墙体的土。垒墙的土有红土丶黑土和黄沙土几种。红土粘性强,含水重,墙容易走样,裂缝,使用期有限;黑土粘性较差,墙面难打理平滑,且容易起壳脱落;黄沙土为上等好土,这种土在花岗石地区常见,用这种土垒的墙结实,墙面平整、光滑,不走样,不裂缝,使用期较长。其次,要筹备好搁木、檩条、夹条、椽 子等。搁木、檩条以杉木、松木为好,通直的杂木也行。夹条是放在墙土转角、门窗上及墙的“T”处,起牵、拉及稳定的作用,夹条不必太粗,直经半寸就行,但要直和有韧性,其作用类似现在砌楼房的钢筋。第三,要准备好垒墙的模板(打墙的模具)、杵(夯土的工具)拍把等器材和劳动工具。第四,要约请好檐匠师傅、木匠师傅和有建房屋经验的内行人。

土墙的模具,我们老家称“板”(模板),是用厚二寸的松木板做成的内空长六尺五寸,高一尺二寸,宽一尺一寸的模具。板的一头是固定的挡板,不可拿掉,但可内外小幅度的张开或收拢,另一头的档板是活动的,一般情况下不用。板的中间分别拴有两个提板的棕绳(抓手),另配两条用橡木做的夹签和三根橡木做成的一头粗另一头稍细的木捧,木棒两边凿有两个长方形的穿洞,起加固夹签、固定板的作用,称为“由子”。一架板一般重一百二三斤左右。杵是由杵砣(铁砣)、杵干、杵把组成的呈”T”形的夯土的工具,杵干、杵把一般是用干橡木做的,一把杵足有十四.五斤左右。拍把是拍墙的专用工具,一般是橡木或杂木做的,可以把未夯实的墙面的泥土拍紧密、拍实在、拍光滑。

农户对建造土墙位房是十分看重的一件大事、喜事。动板之前要平整好屋场,用石块砌好土墙的基脚。动板时要选个黄道吉日,板的师头(板固定的一头)要披红,并在师头前摆上贡桌、供品,然后上香、烧火纸、放鞭炮。有的农户还会给檐匠师傅们奉利实(红包)。

打杵(垒墙)的二人,师傅位于师头,负责安放由子和调节板的平整,另外一人为助手,负责把板提到合适的位置,安放夹条、夹签和加固。每一板墙要分三次进土,每次只装三分之一。土倒进板后先要将土耙平后才能用杵夯。杵要提过打杵人的眉毛,朝双脚前杵下去,每一排杵五个窝,排列要整齐、靠近,不能有岇根。边打边后退或转身向前杵,至到把板内的杵窝布滿,并要再重复二次,而每次的杵头要杵在原窝上面,这样才夯的紧。师傅打杵时,会发出“呃”“喔”等不同的号子声,助手可根据师傅发出不同号子的声音和节凑来判断师傅的指令。除打杵的师傅外,还要有拍墙的、挖土、背土的若干人。拍墙的一般是经验丰富的年长人。背土上墙的一般是年龄人。一满板墙一般有九背笼土,每一层三背笼,一背笼土一般在一百一二十多斤左右。

土墙垒到三或四板时要停二至三天,让墙体稍干后才能继续向上加层,土墙垒到六.七板时,要安放搁木,搁木安装后一般要停工个把星期后再接着向上加层,屋檐墙高一般是九或十一或十三板,主要根据建房户的经济条件和要求确定。

檐墙交口后,便要筑垒左右及隔墙上面搁檁条的墙,称为山尖子。筑垒屋的山尖子是建土房中最有挑战性和最刺激的,安全措施一定不能马虎,无论是打杵的师傅还是背土人的都需格外谨慎,胆要大心要细。土建部分全部竣工后,要举行卸板丶接板的仪式,放鞭炮庆祝,标志房屋的土建部分圆滿完工。

上樑是土墙建成、卸板后的一件大事,相当了现在高层建筑的封顶。要选个黄道吉日并邀请亲戚朋友及乡邻们来凑热闹丶庆贺。房樑一般是通直的上好杉木,相传樑以偷来的为最好,樑上要披上红布,贴上大红纸写的“上樑吉祥〝、“大福大贵”等吉祥语。主持上樑的木匠师傅说一套吉祥话后,随着鞭炮声大樑升起,平稳地放置到屋顶上面,再按木匠师傅划好的线条依次安放檩条,钉上椽子,盖上瓦,一栋新的土房屋就算圆滿竣工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把农民的住房纳入了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记得一九八三年,原黄花乡丁家坡村的党支部书记在川汉铁路遗址黄花两河口隧道口小河右边的山脚下,新建了一栋预制结构的三层楼房,用现在眼光和标准看,是十分简陋不入流的。但却引起了县委的高度关注,时任县委书记的胡开梓亲自带领县直名部门和各乡镇领导去参观、学习,鼓励和支持农民们建楼房,建洋房。我们县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农村就开始大规模地兴建预制结构的楼房了。

经过近三四十年的发展,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乡镇住房已经历了土木结构一一砖木结构一一预制结构一一小洋楼一一别墅几个变化阶段,房屋的样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已经很难得见到土墙屋了。即使在偏辟的农村,新建的楼房也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原有的土墙屋拆的拆了,塌的塌了,现存的土墙房屋越来越少了,建造土墙屋的劳动场面也看不见了,土墙屋建造的模具、劳动工具、建造工艺也将面临消失和失传,恐怕再过些年,土墙屋也只能从书本上知道了,但土墙屋作为农民们安居乐业的印记和一个时代的住房符号是农民们永远难于忘却的。

2024年1月9日[1]

作者简介

李先帅,出生1952年3月,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曾任过中学校长,县委党校理论教员丶讲师丶副校长,县政府研究室研究员丶副主任,县房改办主任,房管局局长等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