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习凿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习凿齿
习凿齿
出生 襄阳
别名 字彦威
职业 政治家
文学家
知名作品 《汉晋春秋》
《襄阳耆旧记》
《逸人高士传》
《习凿齿集》

习凿齿(317-383,另说325-393、328-413 )字彦威,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1]

曾被权臣桓温辟为从事、西曹主簿,因忤桓温图谋篡逆的旨意,旋降为户曹参军,后任荥阳太守,最后解组归里巷。曾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亦在我国佛学史上产生一定影响。其晚年经历存在争议,一说襄阳为晋室收复后,习凿齿被征以国史职事,未就而卒;另说因不屈于苻坚逼用,为避杀身之祸而隐遁江西新余白梅。

习凿齿精通玄学、佛学、史学。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汉晋春秋》是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

《晋书 ·习凿齿传》对于习凿齿的评价极高。前秦王苻坚将其才华与曾轰动洛阳的陆机陆云兄弟同列;桓温则 日:"徒三十年看儒书 ,不如一诣习凿齿。" 细读传中所载习凿齿之宏论 ,品味其精妙文笔 ,苻坚桓温的赞誉实不为过。

轶事典故

与士对榻,显其自然

王令诣谢公,值习凿齿已在座,当与并榻;王徙倚不坐,公引之与对榻。去后,语胡儿曰:"子敬实自清立,但人为尔多矜咳,殊足损其自然。"

薄伐𤞤狁,至于大原

晋代另一著名大儒孙绰造访桓温,此前习凿齿与孙兴公不曾相识。于是,桓温便让他们两人在家中相见交谈。谁知,孙绰开口便说:"蠢尔蛮荆,大邦为雠?"这是《诗经·小雅·采芑》中的句子,原是指周天子警告蠢蠢欲动的荆州蛮族,要他们不可与中原大国作对。而习凿齿恰好是湖北襄阳人,襄阳在古代属于"蛮荆"之地。孙兴公引用这两句诗,是对初次见面的习凿齿,开了一个善意而又带嘲讽的玩笑。习凿齿更是饱学之士,立即回送一句:"薄伐𤞤狁,至于大原。"这则是《诗经·小雅·六月》中的诗句。"大原"即为21世纪的"太原","𤞤狁"则是周代北方的小数民族,曾被周天子下令讨伐,被驱赶到山西太原一带,而孙绰恰好原籍山西太原。习凿齿移用涉及孙绰祖籍的诗句,也巧妙地笑讽回敬了孙绰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征服江南,所得半人

前秦王苻坚也是一个对佛教很虔诚的信徒,后来他带兵攻陷了襄阳,把凿齿和道安法师二人一齐接往长安,说∶"朕以十万师取襄阳,所得唯一人半,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对二人如获至宝,给以隆重的礼遇。

个人成就

史学

尊汉正统

作为东晋名儒,习凿齿尤其博涉经史,曾著有《汉晋春秋》五十四卷宏篇巨著。书中,上起东汉光武帝,下至西晋晋愍帝,语语谓晋,承汉为正统,纵贯近三百年的历史。其篇幅之浩繁、内容之丰富、涉猎之广泛,为史学上所罕见,其历史和文化影响极其深远。他在《汉晋春秋》中叙评三国史时,以蜀汉刘备为正统,魏曹为篡逆,并认为晋虽受魏(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但应继承汉祚,否则晋朝国统不正。因此,习凿齿曾这样评价刘备:"刘玄德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避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故,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考证孔明

宋紫阳朱夫子著修纲目,以凿齿言为宗。但对后汉占统治地位的谶纬迷信活动作了论述和批判。在《汉晋春秋》中,习凿齿收入了《后出师表》,因此对后来考证《后出师表》的真伪,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他还专程去襄阳城西的隆中凭吊过孔明故宅,并撰写了《诸葛武侯宅铭》,其中记载了孔明旧居的情景,并论述了诸葛亮志在中兴汉室,追求统一大业的功绩,赞佩诸葛亮公正无私,执法严明,有功国家,造福人民。在成都武侯祠殿上,近代钟瀚为此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

佛学

习凿齿崇信佛教,深通佛理,和东晋著名佛教学者道安法师有至交。道安法师是般若学传入我国初期影响最大的“本无宗”的代表人物,曾在襄阳住了十五年。凿齿久闻道安法师的名声,在道安法师率领僧众开始即将到达襄阳时,就先致书通好。(见《弘明集》卷十二“与释道安书”在信中,凿齿表达了他本人以及襄阳僧俗对道安的崇敬和期待的心情。他说:"承应真(即阿罗汉)履正,明白内融;慈训兼照,道俗齐荫。宗虚者悟无常之旨,存有者达外身之权。清风藻于中夏,鸾响厉乎八冥。玄味远猷,何荣如之..此方诸僧,咸有倾想,目欣金色之瑞,耳迟无上之箴。老幼等愿,道俗同怀,系咏之性,非常言也。"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凿齿在信中还对肃祖明帝(司马绍)倡兴佛教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说∶"夫自大教东流,四百馀年矣,虽藩王居士时有奉者,而真丹宿训,先行上世,道运时迁,俗未佥悟;藻悦涛波,下士而已。唯肃祖明皇帝实天降德,始钦斯道。大块既唱,万窍怒号,贤哲君子,靡不归宗。""真丹宿训"是指佛祖初说的教法、真谛。在这里。凿齿表明了自己对先行上世者未悟"真丹"的憾惜之情,也对明帝以来"始钦斯道"深表欣慰。道安法师到达襄阳后,凿齿便尽地主之情,对其日常起居悉心安排,"多方翼护"。相信道安法师定居下来后,往见凿齿。就座以后,凿齿自通姓名曰∶"四海习凿齿",道安应声曰∶"弥天释道安。"时人以为名对。从此二人往来不断,相磋佛经妙义。凿齿又向他的好友谢安推荐道安法师。说道安法师不仅博通内外群书,于"佛经妙义,故所游刃","远胜非常道士","乃是吾由来所未见"。(《高僧传》卷五)道安也称凿齿"锋辩天逸,笼罩当时。"(同上)可见二人对佛教义理皆有深研,甚为投机。

历史评价

总评

作为历史文化名人,习凿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在于他曾得到荆州刺史桓温或前秦王苻坚的赏识,也不在于他历任过什么品级的官职,而在于对中国史学和文化领域的巨大贡献。他因此而"名高两晋",以致当时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都慕其名而争相"征辟"他。习凿齿却又同时表现出了一种可贵的民族气节和刚正不阿的精神情操。[2]

视频

2015.10.31高志明《习凿齿与襄阳三国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