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龍海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龍海戰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中文名稱: 九龍海戰

交戰雙方: 清政府、英國

時間: 1839年9月4日

九龍海戰: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後,深圳大鵬營等沿海衛所將士嚴厲防堵鴉片走私。清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公元1839年9月4日),大鵬營參將賴恩爵率領水師在香港九龍洋面巡邏,面對英國武裝商船的武力挑釁,打響了九龍自衛反擊戰,揭開了鴉片戰爭血的序幕。[1]

參考來源

虎門銷煙以後,英國一直想伺機報復清朝政府。1839年9月4日(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查理·義律(英國派駐廣州的商務監督)與「窩拉疑」號兵艦艦長士密乘坐裝備有十門旋迴炮和四門三磅長筒炮的軍用小艇「路易莎」號於中午十二時駛到九龍,同時還有裝備六尊六磅炮的「珍珠」號巡洋艦,和裝備有一尊十八磅的附屬快艇等五艘武裝船隻開往九龍山炮台附近海域。

下午二時左右,義律率領五艘英船以求食為名,靠近清軍水師船,英軍出其不意,將五船炮火一起點放,向在九龍山口岸執行查禁接濟、防護炮台任務的大鵬協水師營三隻兵船發動襲擊。清兵歐仕乾剛好彎身在料理軍械,猝不及防,被炮彈擊穿肋下,當場殞命落海。大鵬營參將賴恩爵見英軍來勢洶洶,馬上命令水師船隻一起還擊。當即擊翻一艘英軍雙桅船,其餘英船也被擊退。下午五時許,配備有充足武器的英軍艇船趕來增援,在鯉魚門堵截清軍。清軍見英船再次挑釁,更加激憤,將士們奮不顧身朝英軍船隻頻頻施放大炮,將英船擊退,並逼迫他們最終退回到尖沙咀。

九龍海戰歷時五小時,戰況激烈,中英雙方各有傷亡。後據新安縣知縣梁星源稟報:清軍在此次海戰中共戰死士兵兩名;重傷兩名,輕傷四名,皆可醫治;水師船只有些中彈後滲漏,個別桅篷略有損傷,可趕修完整。英軍方面,戰鬥剛結束,英軍便急忙放舢板下海搭救傷兵,並從海中撈起十七具屍體就近掩埋,並查知假扮兵船之船主得忌剌士手腕被炮打斷。漁民還在附近海域不斷發現有英軍屍體隨潮漂流,並撈獲夷帽數頂,受傷士兵不計其數。

大鵬營參將賴恩爵在九龍海戰中表現突出,率領將士們英勇禦敵,挫敗了英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因此受到了道光皇帝的嘉獎,「著賞給『呼爾察圖』巴圖魯名號(勇士),照例賞戴花翎,以副將即行升用,先換頂戴」。賴恩爵系新安縣(現深圳市)大鵬人,後在一八四三年升任廣東水師提督。

九龍海戰是鴉片戰爭的前哨戰,同時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系列反侵略戰爭中的第一戰。這一戰的勝利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說明中國軍民不畏強暴,敢於抗擊任何來犯之敵,堅定地捍衛着神聖不可侵犯的民族尊嚴。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