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港天文台

图片来自stealjobs

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英语:Increasing Gale Or Storm Signal No. 9)为香港天文台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中第二高的信号,仅次于十号飓风信号,一般市民俗称为九号风球,表示天文台预测风力将较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显著加强。香港自1917年创立此信号起至今只曾发出51次。

最近一次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于2020年8月19日凌晨1时半发出,当时香港受到台风海高斯正面吹袭。

定义

烈风或暴风的风力现正或预料会显著加强。

根据香港天文台于1997年印制的渔民作业天气资料卡,九号信号的意义详述为“预料持续风力会在数小时内增至每小时88至117公里的时候,将会悬挂此信号”,意味着香港持续风力会显著增强到最少达暴风程度。若天文台预测香港境内的海平面风力将会达至飓风程度并有可能发出十号信号的情况下,才会发出九号信号;即使持续吹暴风,若预测风力不会增强至飓风程度,天文台只会维持八号信号[1]

历史

1917年,皇家香港天文台首次设立相等于现时九号信号的“六号风球”,代表烈风将增强,为可能悬挂最高信号作准备。1931年,六号信号改为九号,自此九号信号一直沿用至今。1917年8月,天文台首次悬挂烈风增强信号。进入1920年代,台风频繁袭港,创下至今最多九号信号的年代,共达10次;其中1923年创下最多九号信号的年份,达4次。1929年的己巳年台风首次由八号信号直接改挂十号信号,而省略九号信号,最后一次由八号直升至十号信号则为1957年9月台风姬罗莉亚。历来最长的九号信号为1922年7月壬戌风灾,生效长达24.5小时;1931年改制后最长则为2008年台风鹦鹉,生效11小时;最短则为1979年台风荷贝,仅悬挂25分钟便改挂十号信号。

香港天文台曾把本警告称为“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九号烈风或暴风增强信号”及“九号暴风增强信号”。而九号信号现今的正式名称是“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2],表示烈风或暴风的风力现正或预料会显著加强,香港天文台在业务上使用这个名字时可能稍有出入。九号信号由设立至今,一直以上下相对的两个三角形表示。2001年及以前,九号信号的晚间灯号为“绿绿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