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乙撐亞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乙撐亞胺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乙撐亞胺(乙撐亞胺)一般指氮丙環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

氮丙環,又名乙烯亞胺、氮丙啶,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2H5N,有劇毒 ,主要用於製造活性染料和抗癌劑等藥物,改變合成纖維性能和加工紙張等,也作為有機合成的原料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氮丙啶在2B類致癌物清單中。

理化性質

密度:0.83g/cm3

熔點:-78℃

沸點:56℃

閃點:-11℃

折射率:1.372

蒸汽壓:2610mmHg at 25°C

外觀:無色液體

溶解性:與水混溶

分子結構數據

摩爾折射率:12.57

摩爾體積(cm3/mol):49.2

等張比容(90.2K):112.9

表面張力(dyne/cm):27.5

極化率(10-24cm3):4.98

用途

主要用於製造活性染料和抗癌劑等藥物,改變合成纖維性能和加工紙張等,也作為有機合成的原料。

對環境的影響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強烈刺激性和腐蝕性,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可致腎損害,有致敏作用。

急性中毒:主要表現為眼、口腔和呼吸道劇烈刺激,出現眼結膜、角膜炎,流涕,喉頭水腫;嚴重者會管有白喉樣改變和發生肺水腫。可致腎損害。濺入眼內可致灼傷。皮膚接觸液體可致灼傷;本品有致敏性,可致變應性皮炎。

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屬高毒類。

急性毒性:LD50:15mg/kg(大鼠經口);17mg/kg(豚鼠經皮);LC50:450mg/m3,半小時(大鼠吸入);1790mg/m3,半小時(小鼠吸入);人吸入180mg/m3,對眼鼻有明顯刺激作用;人經口5mg/kg致死劑量。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兔經口0.42~0.83mg/kg×5~30次,引起腎損害,血中NPN增高。

致癌性測定,動物為陽性反應。

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與硝酸、硫酸、鹽酸、乙酸、氯磺酸、氯、二硫化碳、次氯酸鈉等能發生劇烈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着回燃。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