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元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樂元鎮地處望謨縣西北角,東與復興鎮、石屯鎮接壤,南鄰油邁鄉,西與貞豐縣、冊亨縣兩縣隔江相望, 其中林地面積22萬畝,森林面積為47%,天然草場3.54萬畝,荒山荒坡13萬多畝,耕地面積3.55萬畝。[1]
簡介
樂元鎮位於望謨縣西北角其中農田4900畝,地3.06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5畝,全鎮轄33個村,113個自然寨,141個村民組,居住着布依、漢、壯等民族共20571人(2017年) ,少數民族占95%以上,勞動力1.42萬人,80%的人屬文盲半文盲,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7%。目前,全鎮還有18個村未通電視,17個村未通電話,27個村無村衛生室,14個村未通公路,還有5個村沒有解決人畜飲水問題,全鎮有44所學校(含中學和各民辦校點),人均占有糧287公斤,人均收入1316元,由於我鎮的地里位置和生態環境比較惡劣,綜合來看,我鎮多屬於"老、少、邊、窮"地帶,先天的地理劣勢,或是丘陵溝壑,加之後天的風雨不調,水土流失,鹽鹼肆虐,致使我鎮大多地方農業生產始終徘徊在"靠天吃飯"的水平線上。[2]
概況
樂元鎮位於望謨縣西面,東與復興鎮接壤,南鄰油邁鄉,北抵石屯鎮,西與冊亨、貞豐兩縣隔北盤江相望,全鎮總面積為240.45平方千米(2017年), 耕地面積33043.5畝,其中田面積為5100畝,旱地28858畝,林地為226960畝,天然草場35400畝,荒山為50424畝,不可開發利用地和石山是8100畝,人均耕地面積為1.37畝。全鎮轄33個行政村,113個自然寨,141個村民小組,當前人口20571人(2017年) ,其中少數民族占98.2%。
樂元鎮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熱量資源豐富,農業氣候條件好,雨熱同期,全年無霜期長達340天左右,作物適播期彈性大,日照總時數142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31%,年平均氣溫在20.1攝氏度左右,與許多同緯度地區相比較,夏季日均溫度低3-5攝氏度,冬季日均溫度高3--4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海拔高度在360-780米之間較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20.8㎜,足夠種植物對雨水的需要。尤其沿江沿河一帶地區的村組,適宜種植如麻楓樹等經濟林木。
我鎮主要適宜發展種植麻楓樹的村主要有:樂元村、板降村、納管村、六妹村、偉舉村、里樂村、里上村、由或村、巧見村、譚龍村、管州村、里好村、雲保村、拉麼村、董萬村、壩懷村等。[3]
望謨縣
望謨縣始建於一九四零年三月一日,屬貴州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宣布和平解放,隸屬興義專區。一九五六年撤興義專區,劃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九六五年恢復興義專區,劃回。一九六六年二月一日成立望謨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一九八二年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改為望謨縣。
現轄16個鄉鎮、310個行政村,4個居民委員會。
自然資源
境內資源豐富,組合良好,開發潛力巨大。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經濟作物有甘蔗、烤煙、油菜、黃豆、花生、早熟蔬菜等;亞熱帶水果有香蕉、芭蕉、黃果、板栗、西番蓮、甜橙、梨、茶葉等;林業資源有松、杉為主的用材林,有油柚為主的經濟林,珍稀樹種有蘇鐵、杞木、紅椿、野荔枝、楠木和丁木共6種;中藥材有三七、板蘭根、靈芝菌、首烏、黃柏、杜仲、黃姜、吳萸、血當歸和苦楝子等。
望謨縣礦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主要有鉛、鏡、汞、金、磷、鐵、硫、銅、煤、輝綠岩(花崗石)、冰洲石、水晶石、大理石、砷等。尤以冰洲石、輝綠岩、大理石等礦藏量極大,易開採。
地方特產
望謨縣境內河流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全長大於10公里的河流有31條,地表水總量多年平均為12.3億立方米,地下水分布較廣且形式多樣,共有泉水出露56處,常年湧水總量為1.75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1.58萬千瓦,可開發9萬千瓦。境內生物資源豐富,經濟林木有油桐籽、木姜子、板栗、柑桔、龍眼、荔枝、香蕉等,其中油桐林面積105萬畝,是國家林業部命名的"中國油桐之鄉";中草藥材主要有獨腳蓮、穿心蓮、黃草、黃柏、杜仲、首烏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貴州蘇鐵和蘭類及櫸木等;野生動物有岩羊、蟒蛇、穿山甲、水獺、野豬等。礦產資源有金、煤、瑩石礦、磷鐵、硫磺、石英、大理石和冰洲石等。
地理氣候
望謨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為打易鎮跑馬坪,海拔1718.1米,最低點為昂武鄉打樂河口,海拔275米,境內山巒起伏,河流縱橫,沿河兩岸有大小不等的壩地,東西部岩溶地貌發育較典型,以石灰岩峰叢山地為主,西南為非岩溶地貌,呈立體狀展布。山地面積占76.8%,丘陵占20.4%,河谷盆地僅占2.8%。
望謨縣屬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春早、夏長、秋晚、冬短的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9℃,極端最低 氣溫為零下4.8℃,極端最高氣溫41.8℃。年均降水量1222.5毫米,無霜期339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中部和南部地區農作物一年三熟,其它地區一年兩熟。
行政區劃
望謨縣轄8個鎮、8個鄉、1個民族鄉:復興鎮、樂元鎮、打易鎮、樂旺鎮、桑郎鎮、納夜鎮、新屯鎮、石屯鎮、坎邊鄉、岜饒鄉、郊納鄉、大觀鄉、蔗香鄉、昂武鄉、油邁瑤族鄉、麻山鄉、打尖鄉。[4]
歷史沿革
1940年置雙江縣,因與雲南雙江重名,以縣政府駐地王母,諧其音更名望漠。
2000年,望謨縣轄8個鎮、8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7311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復興鎮37554樂元鎮24274打易鎮24730樂旺鎮17105桑朗鎮9810納夜鎮9528新屯鎮25422石屯鎮25036坎邊鄉15323岜饒鄉9381郊納鄉14899大觀鄉14253蔗香鄉14718昂武鄉11660油邁鄉12050麻山鄉7370。2003年,望謨縣轄8個鎮、8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1個辦事處,311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28.2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80.1%。
2004年6月8日望謨縣人民政府下發了《縣人民政府對復興鎮政府關於撤銷縣城四個居委會建立兩個社區居委會請示的批覆》(望府函[2004]33號)批准復興鎮政府撤銷居委會,建立社區居委會。7月2日,兩個社區居委會正式掛牌成立。整合後的兩個社區居委會,以望謨河為中線,河東社區有1747戶、7447人,面積1.1平方千米;河西社區有2373戶、9373人,面積2.07平方千米。
2005年7月20日,《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望謨縣設立打尖鄉的批覆》(黔府函〔2005〕268號):同意調整望謨縣坎邊鄉、石屯鎮、打易鎮等3個鄉(鎮)部分行政區劃,設立打尖鄉,打尖鄉轄原屬坎邊鄉的打尖、行硐、邊界、拉旦、羊架5個村,石屯鎮的喜獨、坡毛、灑琴、合同4個村,打易鎮的喜毫、納幕2個村,鄉人民政府駐打尖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