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乌木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乌木蕨

中文学名:乌木蕨

拉丁学名:Blechnidium melanopus (Hook.) Moore

界:植物界

门:蕨类植物门

亚 门:真蕨亚门

纲:薄囊蕨纲

目:水龙骨目

科:乌毛蕨科

属:乌木蕨属

乌木蕨植株高30-50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粗约3毫米,黑褐色,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先端长渐尖或为纤维状, 边缘近全缘,褐棕色,有光泽,膜质。 [1]

乌木蕨形态特征

植株高30-50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粗约3毫米,黑褐色,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先端长渐尖或为纤维状, 边缘近全缘,褐棕色,有光泽,膜质。叶疏生至近生,叶柄细长,长12-26厘米,粗约1毫米,棕色至暗褐色,基部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光滑,上面具浅纵沟;叶片披针形至阔披针形,长15-25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向基部变狭,一回深羽裂;羽片15-26 对,互生,平展或斜展,彼此接近或略疏离,下部羽片向基部逐渐缩小,下部2-3对缩小为圆耳形,长仅4-12毫米,中部羽片最大,披针 形或阔披针形,往往呈镰刀状,长1.5-4.7厘米,基部宽5-10毫米,短渐尖头或急尖头,边缘全缘,干后内卷。叶脉不明显,沿主脉两侧 各有1-3行六角形网眼,网眼外的小脉通常分离,单一或二叉,直达叶边(网眼外的小脉也偶有联结成少数形状不规则的小网眼)。叶厚 纸质至革质,干后棕绿色,两面均无毛,常呈褶皱状。孢子囊群线形,在主脉两侧各有1行,紧靠主脉,羽片先端不育,亦不达羽片基部 ;囊群盖线形,开向主脉,宿存。

乌木蕨生长环境

附生长于海拔1600-2 800米的林中树干上或石壁上。

乌木蕨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泸水、贡山)、台湾(阿里山、太平山、台中、台东、台北、南投)。也分布于印度北部及缅甸北部。模式标本产地:印度 (Khasya) 。

参考来源

  1. [1], ,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