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旗北部的宝音图苏木、前达门苏木和巴音杭盖苏木境内,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该区内分布的原始天然梭梭林和栖息的蒙古野驴、北山羊、鹅喉羚等珍稀野生动物。

中文名称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气 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级 别 国家级 区域面积 131800公顷(2001)

类 型 生态系统保护区

保护对象 原始天然梭梭林和栖息的蒙古野驴、北山羊、鹅喉羚等珍稀野生动物。

管理单位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批准时间 2001

位置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位于乌拉特后、中旗北部的宝音图苏木、前达门苏木和巴音杭盖苏木境内,在阴山北部,距乌拉特后旗100余公里,距乌拉特中旗100余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06°15′——108°;北纬41°50′——42°27′,北界以中蒙边界线为界,东西由两条季节性冲击河流控制。东西横跨140余公里,南北纵深22公里,总面积131800公顷[1]

地貌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剥蚀低山丘陵和一些断陷盆地形成的相间分布的平沙地内蚀地貌,地形趋向为南高北低,海拔840—960米[2]

水文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干旱内陆荒漠区,全年降水量少,总体形不成明显水系。因为,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位于主要位于乌拉特,所以以乌拉特的水文特征来概括整个自然保护区的水文特征。乌拉特地表水以狼山山地丘陵与乌兰察布高原交接处为分水岭,划为两个水系。山脉南侧为黄河水系,北侧为内陆河水系。属黄河水系的乌拉特中旗流域面积是10875.612平方公里,大小山沟45条,主要河流6条。属内陆河水系的乌拉特中旗流域面积是12121.778平方公里,主要河流8条,降水为河流唯一水来源,径流年际及年内变化主要受降雨影响。 地下水因地而异,特点是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山前黄灌区以内陆河流域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含水层连续分布,蕴藏量丰富。水层岩性以中粗砂、砂砾石为主,厚度一般在30—70米,水位埋深10米。大部分地区矿化度小于2克/升。

气候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年日温差较大,风大沙多。年均气温6.5℃,一月平均气温-14℃,七月份平均气温34.3℃,年降水量90mm左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四分之三,年蒸发量2800mm,是年降水量的30倍。全年大风日数60——70天,最多年达120天。沙暴日数24.4天,平均风速5.4米/秒,最大风速可达24米/秒。

土壤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带性土壤为沙砾质灰棕荒漠土,非地带性土壤有风沙土、盐化草甸土。土壤质地较细,剖面中有黏土间层,但厚度较小。梭梭林主要分布在季节性山洪冲击沟两侧的风沙土地带。

区域范围

根据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建设任务,将保护区总面积13.18万公顷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核心区: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蒙边境线一带,梭梭林分布较为集中,蒙古野驴在国内主要集群和栖息的区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保存较为完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核心区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持其生态系统和物种不受人为干扰,在自然状态下演替和繁衍。在经营管理方面要实行绝对保护,不得进行任何影响和干扰生态环境和活动,保证自然演替条件,实行全封闭保护管理。核心区面积为4.2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2.5%。 缓冲区:核心区北侧以国境线铁丝网为界,除有边防部队巡逻外,人迹罕见,边境管制很严,基本无人进入,故只在核心区南侧设立缓冲区。其功能是防止人畜侵害对核心区的影响。缓冲区内可进行必要的监测工作,通过保护和移民工程,缓解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势头。该区面积为3.8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8%。 实验区:实验区是保护区境内动植物资源、宜林地资源的典型区,这里景观秀丽、水源较高、水质较好,是开展各种实验活动的集中地区。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在实验区内可进行保护、科研、教学、生态旅游、多种经营等活动,以增强保护区的自养能力和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本区面积为5.10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8.7%,其中梭梭林分布面积6800公顷。

保护目标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该区内分布的原始天然梭梭林和栖息的蒙古野驴、北山羊、鹅喉羚等珍稀野生动物。

动物资源

截止到2014年5月,保护区内脊椎动物有80种,其中,兽类有7目13科31种,鸟类4目13科37种,两栖类2科4种,爬行类2科6种,鱼类1科2种。根据1998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区兽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蒙古野驴、北山羊2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鹅喉羚、盘羊、猞猁、兔狲、荒漠猫5种。保护区鸟类中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种类有大鸨、波斑鸨、金雕3种,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有蓑羽鹤、灰鹤、草原雕、鸢、大鹰、秃鹫、红隼等7种。两栖爬行类常见有蟾蜍科的花背蟾蜍等,蛙科的有疣皮蛙等。爬行类有蜥蜴科的沙蜥、蒙古沙蜥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