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临高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临高角位于海南临高县北端,北临北部湾,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地处海口市和洋浦经济开发区之间,距临高县城10公里。是海南省政府批准的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景区简介

临高角是琼州海峡突出中的一岬角,三面环海,有7公里长的海岸 线。岬角顶端有250米长的天然拦潮礁石堤直伸大海,古有“仙人指路”之说。登临堤上,可观海上日出奇景。岸边一公里长的沙滩东西两侧是天然游泳场,一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海底平坦,沙白如面,清洁柔软;一边波涛滚滚,白絮阵阵,煞是气势磅礴,素有“南海秋涛”之称。

岸上有古烽火台和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琼海关建造的一座高22米、宽1.88米的灯光可照数十里,指引船只夜间航行的铁灯塔,是著名的国际航标。海岸上绿林成带, 花草丛生。195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这里全线登陆,解放海南岛。1995年4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五周年纪念大会暨解放海南纪念塑像奠基仪式”在临高角隆重举行,为临高角增添了更加光辉的色彩。 临高角岸上有千米海滩,海水澄澈,白沙洁柔,椰林洒绿,阳光充足,是海南西海岸的优良天然泳场之一。沙滩东西两侧,西边叫“大鹏湾”,风平浪静;东边波涛滚滚,秋风吹处,涛声不绝,人称"南海秋涛"。这里有百年前建造的古灯塔,是著名的国际航标。195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海南利用木帆船横渡琼州海峡,首先在这里登陆。临高角位于海口市和洋浦开发区之间,是海南岛突出于琼州海峡的一个岬角,距临高县城10公里。海角三面临海,岬角顶端有250米长的天然拦潮礁石堤直插大海,古有仙人指路之说。临高角岸上有千米海滩,海水澄澈,白沙洁柔,椰林洒绿,阳光充足,是海南西海岸的优良天然泳场之一。沙滩东西两侧,西边叫“大鹏湾”,风平浪静;东边波涛滚滚,秋风吹处,涛声不绝,人称“南海秋涛”是临高县人景之一。 *[1]

这里有古峰火台,有百年前建造的左灯塔,是著名的国际航标。195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海南利用木帆船横渡琼州海峡,首先在这里登陆。游人在此览绮丽风光,想当年连天炮火,会有几多感慨?如今,这里已辟为旅游开发区,其野营度假村已开业接待中外宾客。白日游泳,夜晚游乐,各项设施皆备。椰林中,颇具风情的吊脚木屋,为临高角平添浪漫抒倩的一笔。 *[2]

神话故事

美丽的海南临高角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临高角下居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女,她与雷州半岛灯楼角下的一位英俊的青年深深相爱。他俩下决心要筑一条堤堰,把灯楼角与临高角连接起来。他俩的诚心感动了海龟和海鸟,它们帮忙垒起礁石堤堰,快要合口了,被巡海的夜叉看见了,竟呼风 唤雨,把堤堰冲垮,仙女和那青年殉情大海。男的变成灯楼角,女的变成临高角,岁岁年年长相望。

随着海南大特区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临高角风景名胜区已建起了滨海野营度假村,有装上豪华空调的风情小木屋,装饰新潮的海味餐厅,以及美容室、按摩室、台球室、电子游戏室、歌舞厅、卡拉OK室、淡水浴室、小卖部、体育场、瞭望台、海水泳、划艇等旅游服务设施,为慕名而至的海内游客提供热情而周到的服务。

红色景区

2010年1月,海南“国际旅游岛”横空出世,经两年来的发展,让人不断地强烈感觉到海南旅游“更新换代”和“推陈出新”的力量。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我们不难发现,海南岛上原来的部分老景区已经不复当年之勇,在大量新锐景区景点的冲击下,其中有不少老景区在海南旅游前进的大潮中正缓缓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无论如何,生存和发展是不变的追求,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它们将如何借机走出新的路子,重新焕发光芒。即日起,人民网海南视窗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敬请网友关注。

作为解放海南渡海登陆战的重要登陆点之一,临高角一直以来都是海南红色景区的典型代表,为纪念解放海南战争中付出血肉之躯的先烈,临高角解放公园以此为主题设立,成为缅怀历史、继往开来的红色景区。

临高角解放公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大的革命历史纪念意义,曾被海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海南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然而,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本应发挥巨大作用的临高角,却始终没有成为全省景区棋盘中闪亮的一子。

近日,人民网海南视窗针对临高角景区未来的发展建议,走访了部分市民、网友和业内人士。

一说起临高角,海口市民李先生感慨良多,他说,对于海南人民来说,临高角并不陌生,曾几何时,自己也携带家人前去,置身当年的战场,试图感受解放战争中的硝烟。“那里是解放军建军以来组织实施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战例,也因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临高角远近闻名”。

李先生说,临高角登陆海战,是一场木舟打军舰的好戏,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渡海作战,更可以说是中国海军的诞生地,这么重要地位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确实是海南的损失,“其实我们去了也有些失望,本应该有一种壮烈情怀的地方,如今却只有一个没有多少人访问的小公园”。

对于临高角旅游的建议,有网友指出,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扩充解放公园的内容,展览、展出一些当年战争中的用品用具;此外,也要加深游客的参与性,以前战争中所用的旧式步枪、手枪等战争用品,都可以制作一些玩具;如果更加深入一点,可以开展抢滩登陆的军事游戏,用彩弾枪或者镭射枪,让游客能够以红色景区为基点,发展出更多与中国军事有关的旅游项目。

“临高的旅游资源确实很多,但以往给人的感觉是临高旅游没有重点,缺乏特色。滨海游,现在比不过三亚和东线各市县;绿色生态乡村游,扛不过海口和文昌。红色旅游呢?临高角解放公园游客门可罗雀,有时候一天下来,甚至不超过30个人”,网友说,虽然海南西部受交通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契机,但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逐步推进,西部的开发势必成为重点工作之一,能否在老景区中发掘思路、创新角度,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也成为西部市县景区需要谋划的。

对于临高的旅游,有业内人士指出,临高其实有很多值得开发的区域,除临高角外,白仞滩、高山岭、后水湾等都有着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以前临高旅游发展受交通制约,如今政府加大交通的投入,“十二五”期间西环铁路也将动工建设,交通问题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临高作为琼北鱼米之乡也将成为众多“大牌”投资公司的目标之一。 “面对这样的机遇,临高应该主动出击,尤其是红色景区临高角,发展军事旅游、体验旅游,那接受过战争洗礼的海滩、沙石,都应该成为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抒发感叹的地方”,他说。

古建筑、纪念物、遗迹

临高百年灯塔

临高灯塔位于昌拱村临高角解放公园内,清光绪十九年(公园1893年)由法国人建造,塔身为铸铁圆简体结构,塔顶设有灯器,周围彻有周长为133.8米的围墙。百余年来,临高灯塔一直是船舶进出琼州海峡两口的重要助航标志,曾为海南解放立下赫赫战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灯塔。1997年,临高灯塔被国际航标协会列入“世界一百座历史文物灯塔” 之一。 2002年被国家邮政总局当作历史文物灯塔纪念邮票向全世界发行。临高灯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函。

热血丰碑

195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海南在此登陆,为纪念解放海南渡海登陆战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修建了一座解放海南纪念塑像。塑像总高度为18.9米,总重量为1600吨,雕像基座正面雕刻着江泽民主席亲笔书写的“军民共筑热血丰碑,解放海南业责永存”16个大字,背面刻着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历史碑记。  

琼海关

琼海关也称法国海关,法国人于1893年设立,是当年海南向内地通往的关口之一 。2000年琼海关的界碑被移走后,临高县委县政府于当年又立了快新界碑。这是琼海关保留至今的唯一印记。  

统节庆方式

赛龙舟

每逢农历的五月初五,昌拱村人都会在海边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活动,以此来祈求渔业的丰产丰收,庆祝打渔生活的欢乐。赛龙舟活动寄托着昌拱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洗龙水

赛完龙舟的傍晚时分,昌拱村人都会扶老携幼的来到海边,泡泡海水。据传,在那天的傍晚时分,是龙归大海的时候,海水就是龙水,洗洗龙水,可以使人健康强壮。

寿宴日

每年农历6月23日,昌拱村人召集全村60岁以上老人,举行集体寿宴,以此方式祝福村里的老人健康长寿、幸福安康。这是昌拱村独有的节庆方式。

民间说唱

昌拱村人喜好说唱。夏日的夜晚炎热,昌拱村人聚集在树底下,闲聊说事,说得开心时,老艺人就会来一段自编的木偶剧唱段,活跃气氛。有时,会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剧目,在村里上演。

经济建设

昌拱是个半渔半农的村庄,汉子出海打渔,妇女在家务农。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打到了5000元,高于全县的平均水平。特别是临高角解放公园的建成使用,带动了昌拱村服务业的发展,村里人纷纷建起了酒家餐馆,拓展了昌拱村人发家致富的渠道。 

临高县昌拱村是一个集历史、文化于一身的村落,需要有关部门好好的挖掘和保护,让历史得以传承,文化得以发扬。

视频

航拍海南:临高角灯塔见证的沧桑历史


视频

1950年解放海南岛登陆的地方临高角



参考文献

  1. 临高角“红色”游法,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05 十月 2018 [06 四月 2020] (中文). 
  2. 海南临高角----最美夕阳观赏地旅游攻略. 14 八月 2019 [16 三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