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临翔区」修訂間的差異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
[[File:临翔区.jpeg|有框|右|<big>临翔区(调研)</big>[http://www.lxjj.gov.cn/emidle/owners/lxjj/catcher/20210325/1616662722611074611.jpg 原图链接][http://www.lxjj.gov.cn/46/content/27325165856304.html 来自 临翔区党风廉政建设网 的图片]]]
 +
 
'''临翔区'''是[[临沧市]]辖区,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跨北纬23°29′-24°16′、东经99°49′-100°26′之间。区境东与[[普洱市]]景东、景谷、镇沅三县相邻,南与双江县接壤,西连耿马县,北接云县。东西宽55千米,南北长83千米,总面积2652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12年末)。有汉、傣、拉祜、彝等民族。全区辖2个街道、1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风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镇、南美拉祜族乡、蚂蚁堆乡、章驮乡、圈内乡、马台乡、邦东乡、平村彝族傣族乡。区政府驻白塔路101号。
 
'''临翔区'''是[[临沧市]]辖区,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跨北纬23°29′-24°16′、东经99°49′-100°26′之间。区境东与[[普洱市]]景东、景谷、镇沅三县相邻,南与双江县接壤,西连耿马县,北接云县。东西宽55千米,南北长83千米,总面积2652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12年末)。有汉、傣、拉祜、彝等民族。全区辖2个街道、1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风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镇、南美拉祜族乡、蚂蚁堆乡、章驮乡、圈内乡、马台乡、邦东乡、平村彝族傣族乡。区政府驻白塔路101号。
  
 居于[[怒江]]和[[澜沧江]]两大分水岭之上。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澜沧江流经县境东部,县内流程70余千米,南汀河自中部穿过,县内流程75千米。年平均气温17.2℃,年降水量1430.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115小时,全年多偏北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有80余种,矿藏有铅、锌、铜、锑、铀、硅藻土、高岭土、粘土、褐煤等。214、323国道过境。[[名胜古迹]]有明、清古建筑,临沧大雪山等。
+
 居于[[怒江]]和[[澜沧江]]两大分水岭之上。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澜沧江流经县境东部,县内流程70余千米,南汀河自中部穿过,县内流程75千米。年平均气温17.2℃,年降水量1430.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115小时,全年多偏北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有80余种,矿藏有铅、锌、铜、锑、铀、硅藻土、高岭土、粘土、褐煤等。214、323国道过境。[[名胜古迹]]有明、清古建筑,临沧大雪山<ref>[https://www.sohu.com/a/134140817_504061 灵秀动人,大美临沧——临沧大雪山 ],搜狐,2017-04-15</ref> 等。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行 7: 行 9:
 
[[西汉]]时期属古哀牢国地。东汉属永昌郡。[[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西晋]]至南朝梁属宁州永昌郡。北朝周至隋属濮部。唐初属黑僰濮地;唐南诏国为凤蓝葺,为永昌节度辖地。宋大理国为蒲满孟佑地,属永昌府。元属谋粘路和景东府地。明宣德五年(1430)6月,于景东府猛缅、猛梳地置猛缅长官司,属景东府,后直属云南布政司;万历二十五年(1597)改属顺宁府云州。
 
[[西汉]]时期属古哀牢国地。东汉属永昌郡。[[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西晋]]至南朝梁属宁州永昌郡。北朝周至隋属濮部。唐初属黑僰濮地;唐南诏国为凤蓝葺,为永昌节度辖地。宋大理国为蒲满孟佑地,属永昌府。元属谋粘路和景东府地。明宣德五年(1430)6月,于景东府猛缅、猛梳地置猛缅长官司,属景东府,后直属云南布政司;万历二十五年(1597)改属顺宁府云州。
  
 清初袭明制,为猛缅长官司,属顺宁府。[[雍正]]八年(1730)7月,设迤西道,顺宁府属迤西道。乾隆十二年(1747)3月,改土归流,裁猛缅长官司置缅宁厅,属顺宁府。乾隆十八年(1753),勐勐土巡检改隶缅宁厅。[[乾隆]]二十九年(1764),勐勐土司改隶顺宁府。嘉庆十八年(1813),勐勐倮黑山改属缅宁厅。光绪二十九年(1903),拨勐勐土司六圈地归缅宁厅,改困角、勐库、公弄、帮协、四排山、大勐峨为六屯,设四排山巡检招那赛营盘。光绪三十六年(1904)8月,勐勐土官地坝内九圈改为上坝、中坝、下坝三屯,属缅宁厅四排山巡查。
+
 清初袭明制,为猛缅长官司,属顺宁府。[[雍正]]八年(1730)7月,设迤西道,顺宁府属迤西道。乾隆十二年(1747)3月,改土归流,裁猛缅长官司置缅宁厅,属顺宁府。乾隆十八年(1753),勐勐土巡检改隶缅宁厅。[[乾隆]]二十九年(1764),勐勐土司改隶顺宁府。嘉庆十八年(1813),勐勐倮黑山改属缅宁厅。光绪二十九年(1903),拨勐勐土司<ref>[https://www.sohu.com/a/337472105_120047057 揭秘土司制度的由来与消亡 ],搜狐,2019-08-30</ref> 六圈地归缅宁厅,改困角、勐库、公弄、帮协、四排山、大勐峨为六屯,设四排山巡检招那赛营盘。光绪三十六年(1904)8月,勐勐土官地坝内九圈改为上坝、中坝、下坝三屯,属缅宁厅四排山巡查。
  
 
[[民国]]2年(1913)4月,改缅宁厅为缅宁县,迤南道改为滇南道,缅宁县属之。民国三年(1914),滇南道改为普洱道,缅宁县属之。民国16年(1927)8月,缅宁县列为二等县。民国18年(1929),裁道直属省。同年9月13日,云南省政府第110次会议批准:析澜沧、缅宁两县上改心、四排山(含勐勐)置双江县。民国21年(1932)缅宁县属云南省第十一行政视察区。民国23年(1934)属第十四视察区。民国24年(1935)属第五视察区。民国27年(1938)属第十视察区。民国31年(1942)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顺宁县)。民国37年(1948),属第九行政督察区(驻缅宁县)。
 
[[民国]]2年(1913)4月,改缅宁厅为缅宁县,迤南道改为滇南道,缅宁县属之。民国三年(1914),滇南道改为普洱道,缅宁县属之。民国16年(1927)8月,缅宁县列为二等县。民国18年(1929),裁道直属省。同年9月13日,云南省政府第110次会议批准:析澜沧、缅宁两县上改心、四排山(含勐勐)置双江县。民国21年(1932)缅宁县属云南省第十一行政视察区。民国23年(1934)属第十四视察区。民国24年(1935)属第五视察区。民国27年(1938)属第十视察区。民国31年(1942)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顺宁县)。民国37年(1948),属第九行政督察区(驻缅宁县)。
行 19: 行 21: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临翔区常住总人口323708人,其中:凤翔街道111810人,忙畔街道42775人,博尚镇36764人,南美乡4578人,蚂蚁堆乡29586人,章驮乡20282人,圈内乡31286人,马台乡24515人,邦东乡13411人,平村乡8701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临翔区常住总人口323708人,其中:凤翔街道111810人,忙畔街道42775人,博尚镇36764人,南美乡4578人,蚂蚁堆乡29586人,章驮乡20282人,圈内乡31286人,马台乡24515人,邦东乡13411人,平村乡8701人。
  
 +
==视频==
 +
 +
===<center> 临翔区 相关视频</center>===
 +
 +
<center>临翔区宣传片</center>
 +
 +
<center>{{#iDisplay:c0317aoauv2|560|390|qq}}</center>
 +
 +
<center>临沧市临翔区:小山村迎来CEO</center>
 +
 +
<center>{{#iDisplay:p3237d3y1er|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於 2021年4月14日 (三) 07:13 的最新修訂

臨翔區臨滄市轄區,市政府所在地。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地跨北緯23°29′-24°16′、東經99°49′-100°26′之間。區境東與普洱市景東、景谷、鎮沅三縣相鄰,南與雙江縣接壤,西連耿馬縣,北接雲縣。東西寬55千米,南北長83千米,總面積2652平方千米。總人口32萬人(2012年末)。有漢、傣、拉祜、彝等民族。全區轄2個街道、1個鎮、7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風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鎮、南美拉祜族鄉、螞蟻堆鄉、章馱鄉、圈內鄉、馬台鄉、邦東鄉、平村彝族傣族鄉。區政府駐白塔路101號。

居於怒江瀾滄江兩大分水嶺之上。地勢由北向南傾斜,瀾滄江流經縣境東部,縣內流程70餘千米,南汀河自中部穿過,縣內流程75千米。年平均氣溫17.2℃,年降水量1430.4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115小時,全年多偏北風。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植物有80餘種,礦藏有鉛、鋅、銅、銻、鈾、硅藻土、高嶺土、粘土、褐煤等。214、323國道過境。名勝古蹟有明、清古建築,臨滄大雪山[1]等。

目錄

歷史沿革

西漢時期屬古哀牢國地。東漢屬永昌郡。三國蜀漢屬益州永昌郡。西晉至南朝梁屬寧州永昌郡。北朝周至隋屬濮部。唐初屬黑僰濮地;唐南詔國為鳳藍葺,為永昌節度轄地。宋大理國為蒲滿孟佑地,屬永昌府。元屬謀粘路和景東府地。明宣德五年(1430)6月,於景東府猛緬、猛梳地置猛緬長官司,屬景東府,後直屬雲南布政司;萬曆二十五年(1597)改屬順寧府雲州。

清初襲明制,為猛緬長官司,屬順寧府。雍正八年(1730)7月,設迤西道,順寧府屬迤西道。乾隆十二年(1747)3月,改土歸流,裁猛緬長官司置緬寧廳,屬順寧府。乾隆十八年(1753),勐勐土巡檢改隸緬寧廳。乾隆二十九年(1764),勐勐土司改隸順寧府。嘉慶十八年(1813),勐勐倮黑山改屬緬寧廳。光緒二十九年(1903),撥勐勐土司[2]六圈地歸緬寧廳,改困角、勐庫、公弄、幫協、四排山、大勐峨為六屯,設四排山巡檢招那賽營盤。光緒三十六年(1904)8月,勐勐土官地壩內九圈改為上壩、中壩、下壩三屯,屬緬寧廳四排山巡查。

民國2年(1913)4月,改緬寧廳為緬寧縣,迤南道改為滇南道,緬寧縣屬之。民國三年(1914),滇南道改為普洱道,緬寧縣屬之。民國16年(1927)8月,緬寧縣列為二等縣。民國18年(1929),裁道直屬省。同年9月13日,雲南省政府第110次會議批准:析瀾滄、緬寧兩縣上改心、四排山(含勐勐)置雙江縣。民國21年(1932)緬寧縣屬雲南省第十一行政視察區。民國23年(1934)屬第十四視察區。民國24年(1935)屬第五視察區。民國27年(1938)屬第十視察區。民國31年(1942)屬雲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駐順寧縣)。民國37年(1948),屬第九行政督察區(駐緬寧縣)。

1949年3月17日,成立緬寧臨時軍政縣務管理委員會;6月22日,緬寧縣人民政府成立,同時撤銷臨時人民政府。1950年5月7日,緬寧解放;5月11日,緬寧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屬大理專區。1952年11月25日,內務部【內民字第634號】批覆:設立緬寧專區,原大理專區的緬寧縣劃入緬寧專區,為專區駐地。1954年6月30日政務院批准:緬寧專區更名為臨滄專區,緬寧縣更名為臨滄縣,臨滄縣屬臨滄專區,為專區駐地。因臨瀾滄江而得名。1958年12月29日,臨滄縣、雙江縣合併,成立臨雙縣;1959年12月,撤銷臨雙縣,恢復臨滄、雙江兩縣建制。

1970年,臨滄專區改為臨滄地區,臨滄縣隸屬臨滄地區,為地區駐地。1996年,臨滄縣面積2578平方千米,人口約26萬人,轄2個鎮、9個鄉:鳳翔鎮、博尚鎮、螞蟻堆鄉、章馱鄉、南美拉祜族鄉、忙畔鄉、邦東鄉、馬台鄉、那招鄉、平村彝族傣族鄉、圈內鄉。縣政府駐鳳翔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臨滄縣常住總人口285163人,其中:風翔鎮88205人,博尚鎮27643人,忙畔鄉35507人,南美鄉4386人,螞蟻堆鄉29849人,章馱鄉19642人,那招鄉7836人,圈內鄉28093人,馬台鄉22834人,邦東鄉12444人,平村鄉8724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臨翔區常住總人口323708人,其中:鳳翔街道111810人,忙畔街道42775人,博尚鎮36764人,南美鄉4578人,螞蟻堆鄉29586人,章馱鄉20282人,圈內鄉31286人,馬台鄉24515人,邦東鄉13411人,平村鄉8701人。

視頻

臨翔區 相關視頻

臨翔區宣傳片
臨滄市臨翔區:小山村迎來CEO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