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华电信MOD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电信MOD

图片来自taiwannews

中华电信多媒体内容传输平台(Multimedia on Demand of Chunghwa Telecom),简称中华电信MOD(CHT MOD),是中华电信推出的随选视讯多媒体平台(IPTV服务),开台名称为中华电信大电视。该服务是透过双向的宽频网路将各种影音资讯传至机上盒,再呈现在电视机上。目前提供208个频道(包含高画质电视4K解析度频道190个以上)[1]。依据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通过的中华电信MOD营运规章修正案,2019年8月起中华电信MOD用户可自行选择频道组合。

目前中华电信MOD的适用法律是《电信法》与《固定通信业务管理规则》,故中华电信MOD不适用《有线广播电视法》有关台湾地面电视五大台(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节目强制授权的规定;2009年上半年起至今的中华电信MOD盖台事件,即与此有关。

历史

申请经营与改名

  • 2003年1月,中华电信向行政院新闻局申请经营IPTV业务。2003年11月底,中华电信经行政院新闻局核准推出IPTV业务,定名为“中华电信MOD”[2]
  • 2004年2月,行政院新闻局发给中华电信IPTV营运执照,但因中华电信官股(政府持股)将近40%,行政院新闻局发函要求中华电信必须遵守“党政军退出媒体”条款。
  • 2004年3月3日,中华电信举办MOD开台记者会,中华电信董事长贺陈旦宣示“MOD今年用户冲十万户,三年一百万”。不久,台湾有线视讯宽频网路发展协进会(ACBN)行文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指控,中华电信挟电信独占事业利润交叉促销中华电信MOD,并免收中华电信MOD装机费与基本频道收视费,涉嫌违反《公平交易法》[3]
  • 2005年8月18日,中华电信MOD改名为“中华电信大电视”开播,强调互动电视与随选视讯功能,口号为“咱ㄟ电视台,丰富又精采”。

多媒体内容传输平台

  • 2006年,中华电信大电视改名为“中华电信多媒体内容传输平台”,仍简称“中华电信MOD”。
  • 2006年10月,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以下简称NCC)核准中华电信MOD的经营,但声明中华电信必须是“开放平台”,并表示中华电信MOD不属于媒体,必须遵守党政军退出媒体条款。
  • 2007年1月30日,NCC核定中华电信MOD转型为开放性平台,称其不再是有线电视系统,也不适用党政军退出媒体条款。四个月后的5月30日,NCC与中华电信正式签定行政契约,宣告中华电信MOD转型为开放性平台;但台湾有线宽频产业协会(CBIT)理事长陈继业表示,NCC认为中华电信MOD已完成改造、转型为开放性平台,但中华电信MOD实际上仍是有线电视系统,”看不出来改造前后有什么不同”。[4]
  • 2007年12月,中华民国电视学会主张,由于NCC核定中华电信MOD为适用《电信法》规定之多媒体内容传输平台服务,中华电信MOD不应再免费使用中华民国电视学会各会员电视台(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的频道,各会员电视台应要求中华电信不得将各自的无线数位电视频道载入中华电信MOD的免费频道群中;同时建议各会员电视台,去函中华电信以要求取消频道承载,并各自与中华电信MOD之频道商洽谈版权授权事宜。

开播HDTV

  • 2008年3月7日,中华电信MOD正式开播HDTV节目(2008年北京奥运棒球“8抢3”资格赛仅限3月7日至3月14日)。但收视户必须先安装“中华电信光世代”(FTTx)下行10Mbps、上行2Mbps,使用的机上盒型号必须是MOD205,机上盒遥控器型号必须是MRC25,建议使用支援1080p1080i节目讯号的电视机,同时必须使用HDMI连接电视机(若使用色差端子,则必须请工程师更新机上盒轫体);符合上列条件的收视户,不需申请,即可在MOD的“HD高画质”专区直接点选、收看各HDTV节目。
  • 2009年,中华电信裁撤“数位内容处”,中华电信MOD业务由总公司移转至台湾北区电信分公司负责[5]
  • 2011年6月15日,中华电信MOD系统升级,将同一执照之SDTV频道与HDTV频道整合为单一频道。若收视户同时是光世代用户,MOD系统将自动传送HDTV讯号给收视户;但若收视户收看HDTV频道时感觉画面失真,可使用机上盒遥控器切换为SDTV讯号。
  • 2011年8月24日,中华电信公告,将推出MOD第二平台,由爱立信取得标案,采用爱立信提供的IPTV平台“IAP”(IPTV Application Platform),总金额为新台币10.67亿元。
  • 2012年8月30日,中华电信举办法人说明会,董事长吕学锦表示,固网宽频用户数的目标值从500万下修为475万,MOD用户数的目标值因MOD第二平台审核延后而从150万下修为130万[6]

网路影音串流OTT服务

  • 2015年1月22日,CBIT与中华民国卫星广播电视事业商业同业公会(STBA)都不赞成中华电信MOD纳入《有线广播电视法》规范。CBIT表示,中华电信在最后一哩网路布设占有绝大优势,而且在固网及宽频市场之市占率分别达近95%及75%,居市场主导者地位;故不应将中华电信MOD纳入《有线广播电视法》规范,以免MOD挟宽频市占规模在视讯市场从事不公平竞争。STBA表示,网路影音是当前影音发展主要趋势,随著频宽日益充足、技术日益成熟,OTT服务、IPTV、中华电信MOD、其他机上盒视讯服务等持续推出,究竟哪种影音服务能胜出成为主流仍是未知数,故不宜冒然将中华电信MOD纳入《有线广播电视法》规范。
  • 2016年,中华电信启动MOD第三平台(MOD3),机上盒可以外接硬碟进行录影。
  • 2018年2月24日,中华电信总经理谢继茂表示,今年中华电信MOD用户已突破160万,配合NCC政策推动分组付费,将影视自主权还给消费者;MOD积极推动全4K画质,目前MOD播出的4K内容即将超过500小时,未来不排除与OTT业者合作。
  • 2019年1月23日,NCC通过中华电信MOD营运规章修正案,主要肇因2017年7月MOD频道集体下架事件。中华电信后来向NCC主张,《固定通信业务管理规则》第60条之1仅要求平台业者对于内容服务必须公平、无差别待遇,并没有禁止平台业者不得介入组合套餐。本次MOD营运规章的修正,另增订“频道异动1个月内,采书面或跑马灯方式通知用户”和“运营商定服务契约范本”,保障消费者权益。
  • 2019年1月25日,中华电信正式与全球最大影视串流平台Netflix签下合约,共同推广国内外优质4K影音内容。中华电信MOD推出Netflix随享方案以及专属机上盒,消费者可依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案。
  • 2019年7月22日,中华电信依据NCC通过的“MOD营运规章修正案”,把MOD自选频道完整发展成为自由选套餐,让用户自行选择频道组合。未来将会整合MOD、Hami Video和MOD plus服务。
  • 2019年8月,中华电信MOD推出“自由餐”方案,消费者可以在154个付费频道中选择20个、50个频道,或是全选的资费方案。2019年底成功成长到208万户。
  • 2020年2月18日,中华电信宣布取得东京奥运台湾新媒体平台转播权。可于MOD、Hami Video平台收看4K转播,并推出5G网路高速传送VR转播。
  • 2020年2月27日,为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台湾疫情升温,中华电信MOD提供居家隔离用户“MOD在家补习”服务。另外推出“防疫Fun在家”包月影片方案[7]
  • 2020年7月13日,HBO GO将上架中华电信MOD,打破有线电视与MOD过去壁垒分明、“上cable(有线电视)、不上MOD”的潜规则。中华电信表示,MOD是一个开放平台,欢迎各种内容及平台上架,跟HBO等业者在各种合作模式持续讨论。

概要

服务对象

网际网路服务供应商(ISP)为中华电信(即HiNet品牌)ADSLFTTBFTTH的线路用户,可向中华电信申请MOD服务。但如是不需PPPoE拨接而使用固定IP位址的固定制线路,因以太类型(EtherType)等因素无法同时申租MOD。而无上网需求用申请MOD服务,需同时租用中华电信无宽频上网电路。如果ISP为台湾硕网(So-net)者,亦可单独向中华电信申请租用MOD[8]

服务内容

主要提供三大类型服务[9]

电视频道

已有超过200个频道,其中有190台为HD和4K频道,内容较有线电视第四台频道多元,除了无线频道外,频道类型超过10种亦囊括阖家、综合、戏剧、新闻、电影、体育、知识、儿少、音乐、购物、宗教、外语等各类型频道,目前为全台提供最多高画质影音内容的娱乐平台。此外,更提供电子节目指南以取得完整的频道内容、节目播出时间等资讯。

随选影片(VOD, Video On Demand)

打破传统订购模式,提供单频订阅频道数超过160个与超过10,000小时的SD和HD影片,将收视自主权还给观众,订户可依照自己的需求组合想看的频道。用户可在指定时间内无限次数观看,并可自由播放、暂停与快倒转。

加值服务

  • 欢唱坊
提供五大歌厅数千首歌曲,歌曲随点随唱,热门歌单每月即时更新,单点或包月任选。
  • 家庭柜员机
提供24小时费用缴款和转帐服务。
  • 生活娱乐
服务包含各大交通时刻表、统一发票及彩券兑奖、星座运势、心灵开运、Xuite日志、云端资料柜等。
  • 游戏城
提供多款游戏畅玩、连线、对战。
  • 购物
提供分类的购物资讯及电视购物。
  • 多萤服务
结合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的跨平台服务“Hami+多萤”,利用云端架构整合多萤幕并串连多终端设备,用户可透过不同的萤幕收看相同内容或接收跨网多平台内容。
  • 数位相框
提供照片随插即看的操作模式。
  • TV APP
服务包含NetflixKKTVKKBOX、亲子199。
  • 声控助理
声控寻找频道和影片名称。

服务细节

  • 图形化和可自订介面
自从2004年推出以来,MOD平台介面经过多次改版升级,从树状化目录选单朝向图形化介面设计、主题式内容集结,让使用者简单、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可弹性提供用户自订开机的首页画面。
  • 影像画质弹性切换
MOD机上盒型号为30x系列之平台,首页选单提供高画质(HD, high definition)与标准画质(SD, standard definition)两种解析度供客户选择。所提供的HD频道画质解析度为1080i(1920*1080),SD频道画质解析度为480i(720*480)。随选影片所提供的HD画质解析度为H.264 10Mbps,SD画质解析度为H.264 3Mbps与Mpeg-2 3Mbps。
  • 回看功能
提供部分频道回看功能(最多提供过去3天的节目),只要有授权回看的频道,用户不须设定,直接从“回看专区”或“电子节目表单”选单即可以随选方式观赏已经播毕或正在播映的频道节目。
  • 搜寻随选影片功能
MOD提供客户搜寻平台上影片与剧集功能。目前有好莱坞最重要六大主流片商(SONY、华纳、迪士尼、福斯、环球、派拉蒙)、重量级独立制片发行商及代理商威望国际、采昌国际多媒体及得利影视等。
  • 录影功能
MOD机上盒型号为30x系列之平台开放用户可付费订购方式提供频道节目录影,提供录制当下收看节目与预约录影两种功能项目。要使用录影功能需要申请光世代60M以上的频宽环境,且录影所需要的硬碟需要由用户自行准备。
  • APP收视功能
MOD部分频道提供此功能,出门在外用手机或平板也可以看。

机上盒内部平台

  • MOD第一平台:阿尔卡特朗讯的封闭式平台。这是最早推出的平台。
  • MOD第二平台:爱立信的开放平台,于2012年推出。
  • MOD第三平台:中华电信自主开发平台,于2016年推出。机上盒可以外接硬碟进行录影。

用户数

2012年9月18日,中华电信启动第二平台(MOD2)。据当时的中华电信总经理李炎松表示,使用第一平台(MOD1)服务的用户约有100万户。当时只有约16万户使用第二平台(MOD2)的服务,而总用户数只有约116万户,那代表使用MOD2服务的用户只有约12万户。另外,中华电信也承诺将提供免费机上盒,让既有MOD1用户升级使用MOD2服务。(注:MOD2采用爱立信的开放平台,提供上网服务是其与MOD1采用阿尔卡特朗讯封闭式平台的最大不同处)。

2018年9月25日,中华电信MOD用户数正式突破190万。

产品代言

2017年12月21日,中华电信宣布,羽球运动员戴资颖与导演吴念真担任中华电信MOD双代言人,分享MOD如何让自己重新爱看电视[10]

参考文献

  1. MOD频道套餐比较表 (PDF). [2018-04-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2). 
  2. 谢颖青、叶志良. 中华电信MOD跨进电视服务的策略剖析. CTIMES. 2004-07-04 [2018-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8). 
  3. 宋汉崴. 中华电信挟MOD冲!冲!冲!. 远见杂志. 2004-05-06 [2018-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8). 
  4. 郑可乐. 练台生、蔡明忠,有线电视“门神” MOD老大王志隆职棒转播被卡. 《新新闻》第1427期. 2014-07-09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4). 
  5. 中华电将冲刺ICT服务. [201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2). 
  6. 江明晏 台北2012年8月30日电,〈中华电调降宽频MOD目标〉中央通讯社2012年8月30日。
  7. Candice. 中华电信MOD推出“在家补习”服务,让家长、考生都安心!. SayDigi-Tech. 2020-02-27 [2020-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Chinese (Taiwan)). 
  8. 中华电信. MOD平台申请. 中华电信. 2018-12-07 [2019-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Chinese (Taiwan)). 
  9. MOD粉丝团. 关于中华电信MOD. MOD粉丝团. 2018-12-06 [2018-12-06] (Chinese (Taiwan)). 
  10. 黄琮渊. MOD冲200万户 明年转播世足赛. 中国时报. 2017-12-22 [201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