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國庫黃金運送台灣行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華民國國庫黃金運送台灣行動,簡稱「黃金運台」或「黃金遷台」,主要指1948年11月至1949年10月間,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以中華民國政府名義下令將包括黃金在內的中華民國國庫資金運往台灣與廈門的行動。
背景
1948年,隨着中華民國國軍在遼瀋戰役的戰敗和淮海戰役的失利,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對中華民國政府前景感到擔憂。蔣中正1948年11月22日的日記中,提到遷移國民政府、軍隊、軍眷、故宮文物、國庫資產與相關檔案等到台灣,用於振興台灣、為日後反攻大陸做準備。其中包括作為金圓券準備金的上海中國銀行的國庫儲藏黃金,以及南京中央銀行的國庫儲藏黃金等。
有觀點認為,這些黃金對於日後穩定台灣新台幣價值發揮重要作用,使台灣社會安定,也避免其落入中共手中引用錯誤:缺少 <ref>
標籤的結束標籤 </ref>
。
蔣介石為支付軍費、及為日後反攻大陸做準備,將本應作為金圓券準備金的上海中國銀行的國庫儲藏黃金,以及本應作為銀圓券準備金中國銀行的國庫儲藏白銀,和南京中央銀行的國庫儲藏黃金等轉移至台灣。
不同來源對於運送到台灣的黃金數量估計不同,大約是3-5百萬兩(112-187公噸),連同白銀和外幣折合黃金超過1千萬兩。作為比較,日本在整個侵華戰爭期間,從包括東北掠奪的金銀和外幣折合黃金超過1億6千萬兩(6,000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