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控技術智能製造服務新安集團馬目智慧園區建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控技術智能製造服務新安集團馬目智慧園區建設新安集團馬目園區智能工廠項目涵蓋DCS、MES、EMS、APC、倉儲物流等應用,入選工信部2018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

案例背景介紹

該項目以大數據、工業雲、人工智能[1]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驅動,以業務運營數字化、生產製造智能化、生態服務平台化、信息支撐敏捷化的「四化融合」方式為核心內容,建成面向市場的綠色、安全、高效、循環且技術安全可控的數字化車間。以數字化車間為試點,逐步完善智能工廠新模式,助推新安集團打造戰略新材料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應用。同時,為我國傳統化工基地以及化工園區向智能製造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示範效應。

1 背景

新安集團創始於1965年,地處浙江省建德市,公司主營作物保護、有機硅材料兩大核心產業,形成了以草甘膦原藥及劑型產品為主導,殺蟲劑、殺菌劑等多種產品同步發展的產品群;圍繞有機硅單體合成,形成硅橡膠、硅油、硅樹脂、硅烷偶聯劑四大系列產品,成為擁有全產業鏈優勢的有機硅企業。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新安集團成為中國製造500強、全球農化銷售20強企業。然而,2013年草甘膦價格上漲,許多中小企業陸續重進草甘膦行業,產能過剩局面愈加嚴重,草甘膦價格開始持續走低;作為公司兩大拳頭產品之一的有機硅單體也在國外巨頭的強力衝擊之下,毛利率呈現下降趨勢,企業經營發展受到挑戰。

與此同時,地處城市之中的白南山生產基地,由於城市的快速擴張,周邊居民越來越多,基地潛在發展空間受限,難以維持生產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隨着社會、政府、民眾對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企業在安全環保方面的壓力也在持續增大,將白南山生產基地搬遷至遠離城市的馬目園區勢在必行。面對以上多重問題與挑戰,新安集團決定藉助搬遷的契機,通過實施智能製造,打造「智能園區V1.0」,實現轉型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案例實施與應用情況

2 案例介紹

在新安集團馬目智慧園區規劃建設之初,中控技術就與新安集團制定「整體規劃—試點驗證—推廣應用」的基本建設路線,對智能園區的系統進行平台化集約設計,制定平台化建設方案和數據集成規範,提高軟硬件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智能園區建設總成本、提升建設項目的成功率、縮短整體工程的交付周期。馬目園區智能工廠的建設總共分為七大階段:

第一階段:諮詢規劃階段(2015年5月)。啟動並開展了智慧園區諮詢規劃工作,對企業現狀進行摸底、評估與需求分析,並在此基礎之上,繪製未來智慧園區願景藍圖,確定總體架構與建設內容,制定實施路線與風險防範措施,估算投入資金,測算預期效益效果;

第二階段:籌備階段(2016年4月)。前往智能化建設效果較好的同類企業參觀,籌備白南山園區搬遷工作;

第三階段:啟動建設階段(2016年11月)。確定智慧園區建設總承包商,簽訂合同,正式啟動智慧園區項目建設;

第四階段:模塊上線階段(2016年11月)。歷時1年左右完成智慧園區各系統模塊建設

第五階段:試運行階段(2017年10月)發現系統問題與故障,並進行修正與優化,同時使各類用戶人員逐步從過去傳統的工作管理方式向以智能化技術為替代或輔助的新型方式進行轉變;

第六階段:生態應用階段(2018年7月)。以 ERP為核心的「1+18」經營管理系統的全面投入應用,並與園區層面實現縱向貫通,至此,馬目智慧園區基本建成;

第七階段:推廣複製與深化提升階段(至今)。將馬目智慧園區模式迅速向旗下江南化工、開化園區進行複製推廣;並積極與中控技術及阿里巴巴進行深入合作,共同挖掘利用工業大數據[2]技術解決生產工藝、經營管理深層次問題的新場景,目前正在由智能製造V1.0向V2.0過渡。

3 應用創新性、重點與難點問題

新安集團馬目智慧園區建設覆蓋集團、園區、工廠三個層次,圍繞安全、節能、綠色、高效四大核心目標,通過打造高效優化的供應鏈系統、柔性精細的生產管控系統、安全穩定的生產保障系統三條業務主線展開建設。

新安集團馬目智慧園區建設涉及操作控制、生產運行、企業運營與經營決策4個層面展開,大小共建設20多套信息化系統。經營決策層包括大數據平台、商業BI、綜合報表等系統;企業運營層包括企業雲、ERP系統、CRM系統、智慧倉儲物流系統、科研系統、採購平台以及馬目生產指揮中心等;生產運行層包括生產執行系統(MES)、安全環保系統(HSE)、計劃優化、計劃調度、質量管理系統 (LIMS)、設備管理系統(EAM)、視頻監控等配套硬件設備、實時數據庫(數據中心),其中智慧園區項目將馬目園區數據接入到了數據中心,推廣複製階段接入鎮江與開化園區數據;操作控制層包括 DCS/PLC自動化控制系統、新一代物聯網、地磅系統、自動化儀器儀表、智能傳感裝置與邊緣采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