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錮囚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性錮囚鋒是中國天氣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詞解釋
如果冷鋒後的冷空氣團與暖鋒前的冷空氣團的溫差較小,稱之為中性錮囚鋒。中性錮囚鋒的高空溫度脊位於地面鋒線的正上方。
如果錮囚鋒前後方氣團的溫度無差異, 稱之為中性錮囚鋒。
在具有冷暖鋒的低壓區,冷鋒後的冷氣團與暖鋒前的冷氣團溫度差異不大時,冷鋒追上曖鋒並在低層合併,則形成中性錮囚鋒。此時錮囚鋒的兩側雖存在風向切變,但無溫度的明顯差別,故不具備冷鏈和曖釋的性質。中性錮囚鋒的高空溫度脊位於地面鋒線的正上方。
天氣學
天氣學是研究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的物理本質及規律,並用以製作天氣預報的學科,是大氣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所以天氣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地球大氣,研究內容是大氣中發生的各種天氣現象及其演變規律,以及天氣分析預報原理、天氣預報方法。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天氣學並不是來研究所有的大氣物理過程,而只是研究對天氣演變起重要作用的那些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是天氣分析預報的理論基礎。
中國氣象學家竺可楨於1925年首先對中國天氣類型進行了分類;沈孝凰於1931年對中國江淮流域的氣旋作了研究;李憲之於1934~1936年期間對南半球和西北太平洋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並初步提出了兩個半球之間大氣環流的相互作用;盧於1943年寫出了中國第一本《天氣預告學》,並對30~40年代的中國寒潮和颱風進行了研究;以後,對中國歷史上的特大暴雨、寒潮、高原氣象學和的研究,對高空切斷低壓(見)、中國降水天氣系統和中、低緯度環流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對和熱帶環流的研究,以及朱炳海對氣團、鋒等的研究,都對天氣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 ↑ 日文是怎麼來的,日本人是如何把漢文,改換成他們自己文字的,搜狐,2021-03-15
- ↑ 與漢文同宗同源的西夏文,國人看它如天書,俄羅斯人卻如數家珍,搜狐,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