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央广播电台 |
中文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外文名: CHINA NATIONAL RADIO 别 名: 央广 简 称: CNR 前 身: 华北新华广播电台 主要频率: 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 所属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现任台长: 慎海雄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HINA NATIONAL RADIO,简称CNR)隶属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重要的、最具有影响力的传媒之一,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中央电视台并称为中央三大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邯郸新华广播电台一直播音到1948年5月22日。先后在石家庄平山、井陉矿区天户村播音,直到1949年3月24日迁往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撤销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制。[1]
发展历程
筹备时期
1939年11月,中国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上,进一步确定了军事反共为主的方针,并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加紧了反共 宣传。中国共产党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机构受到限制。打破新闻封锁,建立自己的广播电台,已日显迫切。
1940年3月26日,周恩来、任弼时等从莫斯科回延安,带回了第三国际援助的一部广播发射机。发射机被拆开 ,由陆路经迪化(今乌鲁木齐)、兰州、西安运回延安。途中,几经中国国民党当局的无理扣压。周恩来反复交涉,才得以将机器 安全运回。至此创建广播电台的条件基本成熟。党中央作出了建立人民广播电台的决定,并成立了广播委员会,领导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周恩来任广播委员会主任 ,军委三局局长王诤、新华社社长向仲华等为委员会成员。台址选在延安城西19公里的王皮湾村。
新华广播电台时期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根据党中央的部署按期播音。当晚8时整,从延安王皮湾发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开始播音……”。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反复播出毛泽东为中央军委撰写的《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1943年3月8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因机器故障停播,共播出了两年零三个月。
1945年8月中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9月5日正式广播。
1946年9月1日,作为晋冀鲁豫边区的国家广播电台——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在河北邯郸市涉县沙河村正式开播。两个广播电台发射机的波长分别为49米、6090千周和242米、1240千周,开始每天播音4个小时,后来增加到7个小时。
1947年3月14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由盐店子撤到瓦窑堡好坪沟。编辑部设在距离好坪沟二十多里地的史家畔。3月21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3月28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由瓦窑堡向涉县转移。在这期间,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曾播出过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会议上作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许多重要文章和新闻。
1948年5月23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转移至太行山北上到晋察冀解放区平山县西柏坡村。编辑部先后设在陈家峪、韩家峪 、通家口等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期
1949年3月25号,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在北平播音,使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呼号。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上进行了开国大典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电台都进行联播。
1949年12月5号,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4年8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创办。
1956年9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小喇叭》节目。
197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广播长篇播出《岳飞传》。
198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广播长篇播出《夜幕下的哈尔滨》。
1988年3月2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出长篇连播《平凡的世界》。
1991年10月1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开始播出22集广播小说《北京人在纽约》,这部长篇连播采取了小说剧的形态,由六人分角色演播。
2002年11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频率开播。12月2日,在文艺调频的基础上,音乐之声开播,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类型化音乐电台,也是原央广“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改革的开始。
2003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频率开播。
2004年8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频率开播。
2009年10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娱乐广播开始对北京广播,使用普通话播音。
2012年6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京津冀北段)FM99.6频率开播。8月2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开始试播,9月26日正式开播。
2018年3月,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撤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建制,组建成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内保留原呼号,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4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揭牌。
电台文化
●形象标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国家综合传媒机构,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RADIO(简称“CNR”)。
2010年4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北京发布了“CNR”品牌标识系统,包括主品牌及旗下子品牌的视觉形象、音乐形象、品牌宣传口号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标识的发布标志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由一家单纯的广播电台向现代化全媒体传播机构转型,标志着其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全新启航。
以广播为依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面开展新媒体业务,拥有中国最大的广播音频网站“中国广播网”及“中国民族广播网”、“你好,台湾网”、网络电台“银河台”,开办4套数字广播节目、2套数字电视频道《央广购物》和《央广健康》,以及控股子公司央广视讯独家运营的手机电视《央广视讯》。此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主办《中国广播》《广播歌选》《MUZINE音乐之声》杂志和《中国广播报》,设有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等机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下设的全资公司——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旗下拥有8家全资公司、3家分公司、8家控股公司、3家参股公司,已成为中国广播产业发展的标杆企业,全面涉足手机电视、有声阅读、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业务以及媒体零售等多项业务。
产业经营
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投资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拥有11家全资分、子公司,8家控股公司,3家参股公司,业务领域覆盖传统媒体、新媒体、媒体零售、投资四大板块,具体业务包括:广播节目制作、广播节目版权开发、高速公路广播、铁路广播、广告、数字付费电视、车载多媒体广播电视、电视购物、网络购物、互联网广播电视、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阅读、动漫、音像出版、投资等。
央广传媒正在由规模增长向效益提升转型,逐渐成长为主业突出、辅业发展、实力互补的国家级传媒集团公司。
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直属企业。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依托中国国家电台先进的专业技术设备和内容资源储备,先后录制出品了《亚洲雄风》
《音乐大讲堂》
《中国京剧名家演唱》
《电影录音剪辑》等系列作品获得了业界和市场认可,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和固定的受众群体。
《中国广播》杂志创刊于1993年7月,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惟一专门研究广播理论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月刊),是产、学、研一体的广播理论发布平台,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国家级双效期刊、全国广播影视十佳学术期刊。
办刊宗旨:立足广播、服务广播。《传媒观察》《传媒与法》《名家论坛》等栏目和集结广播大事的《史话》精准服务学界、业界;《面对面》《特别策划》栏目聚焦和解决广播发展难点问题,被评为中国广播影视期刊十佳优秀栏目。
中国广播报
《中国广播报》创办于1955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立足中国广播事业发展,传递全国广播前沿信息,是全国广电行业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是广播听众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中国广播联盟成立后,《中国广播报》坚持中国广播联盟行业报的定位,既突出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各项宣传工作重点,同时也服务于中国广播联盟成员台。
由中国广播报社主办的“夏青杯”朗诵大赛,现已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重要的品牌推广活动。
广播歌选
《广播歌选》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国家级音乐类核心期刊。1981年8月正式出版,是新中国最早的“有声”音乐杂志,也是国内第一家关注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集音乐采风、原创音乐于一体的多媒体期刊。承办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开展《民歌中华行》系列活动,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惟一指定出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歌曲和“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的期刊。
央广网
中国广播网(央广网)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多年来,中国广播网发力新闻门户。拥有新闻、财经、评论、军事、娱乐、体育、旅游、游戏、图库、视频等门类众多的专业频道50多个,以及吉林、黑龙江、浙江、河南、广西、甘肃等20家地方分网。中国广播网依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等16套广播频率、中国广播联盟210余家成员台和驻全国各地及军队、武警记者站,以独家、快速的原创报道闻名,并以音频收听为特色。
为了满足用户更多需求,秉持“三屏融合”理念的中国广播网不断拓展在PC端、手机端、视频端的业务布局,开办有中国广播网、中国广播集成平台、央广之声(有声阅读)、银河互联网电视等四大新媒体业务板块,发展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多媒体集群网站。
中国民族广播网
中国民族广播网于2010年12月17日正式开通运行,是以“传播天下新闻,传承民族文化”为宗旨,以时事、财经新闻、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为主体,以突出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为重点的新闻性网站。其发展目标是成为我国民族语言文字及音频内容最丰富,并在国内和周边国家有较大影响的多媒体网站。
你好台湾网
你好台湾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网络新媒体传播平台,立足对台宣传、突出本土特色、服务两岸网民、推动台网一体,致力于成为沟通两岸亲情与民意的最佳网络平台。
你好台湾网自2000年建站以来,一直以宣传大陆对台方针政策为己任,发挥中央台和对台湾节目中心的独家优势资源,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弘扬中华文化、服务台湾同胞、推动民间互动交流。
你好台湾网站内容主要由新闻、社区、广播音频三部分组成,开设《两岸新闻》、《财经》、《动漫flash》、《TalkShow访谈》等特色频道,每日原创、编发两岸及国际等各类新闻、图片、音视频近千条;专业化的两岸互动社区——《你好台湾论坛》、《两岸寻亲访友》等栏目在两岸互动社区中排名居前。
央广视讯
央广视讯是由央广视讯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运营的手机广播电视业务集成平台,已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实现全面合作,在中国移动发布50个音视频点播频道、10个直播频道;在中国联通发布70个点播频道、17个直播频道,在中国电信发布77个点播频道、10个直播频道,每天上传更新的节目超过2100分钟,储备节目已高达96万分钟,涵盖国内外250家顶级影视机构、音乐唱片公司、互联网视频分享网站以及省级卫视的集成内容,及新闻、娱乐、影视、幽默短片等原创精品内容。
央广之声
央广之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营的“手机阅读”业务专注于集成、传播国内外优秀音频节目,依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频内容和各类优质内容合作渠道,自制或集成节目内容资源,向不同渠道分发,为用户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视听音频节目服务。央广之声拥有业内最大的正版内容量,其合作渠道包括:MTK内置、移动MM、网盟、互联网(门户、电商等)、手机客户端、应用超市等渠道。
央广之声开发运营的有声读物产品——“阅耳有声书城”于2013年4月通过APP Store发布,客户端界面潮流炫酷,用户体验全面优化;操作方便,精彩内容实时滚动更新,提供在线及下载收听;内容丰富,签约知名作者及与百家CP合作,名家演播,“解放双眼,用心悦读”。
银河互联网电视
银河互联网电视依托中央及地方广电机构的节目策划、制作、包装优势,聚合主流视频网站版权、CDN、数据挖掘能力,为用户提供包括视频点播、轮播、精彩回看、特色应用、社区信息化应用、商务应用、在线支付、游戏应用等在内的定制化信息服务,拥有世界地理、国防军事、精彩赛事、音乐电视、幼儿教育、第一剧场、卫视集萃、传奇纪实等特色类型化频道。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已携手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和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木星”和“高清盒子”机顶盒,以及“TV+”电视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在中国拥有听众超过7亿,是世界上拥有国内听众最多的广播电台,开办有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经典音乐广播、台海之声、神州之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民族之声、文艺之声、老年之声、藏语广播、维吾尔语广播、阅读之声、香港之声、中国交通广播、中国乡村之声16套无线广播节目,全天累计播音324小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面开展新媒体业务,丰富各类传媒形式,拥有中国广播音频网站“中国广播网”、“中国民族广播网”、“你好台湾网”、网络电台“银河台”,开办了4套数字广播节目、2套数字电视频道—《幸福购物》和《家庭健康》、1套手机电视频道—央广视讯及3套手机广播节目。此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主办了《中国广播》杂志、《音乐之声》杂志、《中国广播报》等平面媒体,设有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等机构。中央台下设的全资公司——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依托中央台可经营性节目资源,积极面向市场,央广总公司围绕中央台推进的制播分离等工作,先后成立了8家分、子公司,并已获得多家金融机构的资金授信,已经成为中国广播产业开发的重要标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40个记者站,在中国台湾地区派有驻点记者;解放军四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武警部队等也分别设置18个军事记者站,为中央台提供信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成立了拥有全国140多家电台的中国广播联盟,并携手世界各大华语广播机构建立了全球华语广播网,与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传媒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拥有数字多媒体演播厅、录音棚和音乐厅,节目制作、存储、播出、传输全面实现数字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员工2100多人,是中国拥有高级编辑、高级记者、播音指导、高级工程师、译审等高水平专业人才最多的广播电台,节目获得亚广联奖、中国新闻奖等国际和国内大奖,在中国乃至世界广播界享有盛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同各界人士、各类传媒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海内外媒体保持着良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关系。中央台希望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深同媒体同行的联系,进一步增加彼此间的了解,为推动广播与传媒事业的发展,为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