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 |
---|
|
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Sino-American Joint Commission on Rural Reconstruction),简称农复会,是于1948年10月以推动中华民国农村复兴运动为目的而成立的专业机构,1949年8月因国共内战而迁移到台湾。其工作得到广泛认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通过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协调计划,促成1950与1960年代台湾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台湾之后几十年经济发展的基础。
除中华民国政府外,美国亦依据《中美经济合作协定》参与农复会会务。[1]1979年1月1日,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中美经济合作协定》依约自动失效。3月16日,农复会改组成立“行政院农业发展委员会”(简称农发会)。1984年7月,行政院农业发展委员会与经济部农业局合并,成立“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台湾时期
农复会迁往台湾后,中华民国方面及美国方面的主要委员分别为蒋梦麟及穆懿尔(Raymond T. Moyer)。在蒋梦麟的领导下,推动了重大的土地改革、农业改良和教育项目。由于农复会由美国提供资金,其薪级表不受政府工资表的约束,因此可以提供比政府官僚机构更高的薪酬,吸引训练有素和能干的员工。[2]农复会委员包括康乃尔大学农业学院毕业的沈宗瀚。未来中华民国总统和中国国民党主席李登辉在1950年代初期担任农复会的农业经济学家。[3]
从1951年到1965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政府对台援助由农复会指导投入农业,创造了近三分之二的国内净资本形成。农复会计画直接促进了农作物和家畜的品种改良,发展灌溉和防洪、土壤改良、农村信贷计画和合作社、健康计画和计划生育。农复会继续实施在大陆时期制定的战略,协调这些计画,而不是每个计画独立运行。在土地改革和农业发展计画的综合刺激下,台湾农业生产从1952年到1959年以平均每年4%的速度增长,高于3.6%的人口增长率。农复会被广泛认为是创造台湾农业繁荣的基础,导致1970年代和1980年代台湾经济快速增长。1978年9月8日,美国国务院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局表示,有鉴于台湾农业发展逐渐茁壮并足以自立,美方依据《中美经济合作协定》对农复会事务的参与已成功达成目的,因此宣布于半年后正式终止美方在农复会内的活动。
中国大陆时期
在晏阳初的大力游说下,美国国会在1948年援华法案中纳入了一项条款,为一个独立机构提供资金,该机构将利用晏阳初在农村复兴运动中的经验。1948年10月1日,中华民国与美国依据所签《中美经济合作协定》,在南京市成立“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由五名委员管理,其中三名是华人、由中华民国政府任命,两名是美国人、由美国总统任命。在国共内战的最后一年,它除了扩大农艺和灌溉计划外,还实施了减租,保障保有权和合作社的组建方案。据估计,这是1949年以前中国最大的非共产主义土地改革计划。
历任主任委员
姓名 | 任职时间 | 离职时间 |
---|---|---|
蒋梦麟 | 1948年10月 | 1964年6月 |
沈宗瀚 | 1964年8月 | 1973年5月 |
李崇道 | 1973年5月 | 1979年3月 |
参考文献
- ↑ 郭凤明 (编). 美国国务院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局表示,中华民国经济力量坚强,农业更可自力发展,美国决终止中美经济合作协定.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中华民国六十七年(一九七八)七至十二月份. 台北县新店市: 国史馆. 2003-12: 268-269. ISBN 957-01-5088-2.
- ↑ Clough, Ralph. Chapter 12: Taiwan under Nationalist Rule, 1949-1982. (编) MacFaquhar, Roderick; Fairbank, John K. The People's Republic.. Cambridge [Cambridgeshi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837. ISBN 9780521243377.
- ↑ Kagan, Richard C. Taiwan's Statesman: Lee Teng-Hui and Democracy in Asia.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7: 60, 62–63. ISBN 9781591144274.
- ↑ 历任主任委员(农委会).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