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齐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国齐笔 |
|
中文名 :中国齐笔 起源地 :山东广饶县大王镇西营 起源朝代 :秦朝 |
中国齐笔是广饶县大王镇西营一带盛产的毛笔的统称。齐笔历史[1]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齐国笔乡”的美称。齐笔制作考究,从选料到成品经100多遇到工序。齐笔丰颖尖锐、丰硕0、修削整齐、软硬适度、健劲有力,美观耐用,具有尖、齐、圆、健之四德。规格品种已发展到100多个,年产量600万支。
特产简介
中国齐笔是广饶县大王镇西营一带盛产的毛笔的统称。齐笔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齐国笔乡”的美称。齐笔制作考究,从选料到成品经100多遇到工序。齐笔丰颖尖锐、丰硕0、修削整齐、软硬适度、健劲有力,美观耐用,具有尖、齐、圆、健之四德。规格品种已发展到100多个,年产量600万支。中国齐笔集团生产的真品狼毫“礼品套装”成为中国一绝,制作的“狼毫”、“白云”、“东方明月”等系列产品荣获部优、省优称号,产品远销日、韩及欧美等国。中国齐笔集团董事长李培义、总经理黄友强,热忱欢迎各界人士试笔舞墨,领略齐笔之风采。
华夏发祥地,人文之渊薮。诞生于齐国故地的齐笔,历史源远流长,制作工艺精湛,位居笔艺之首。在记录和传播中华四千年灿烂文化中,担当了巨擘、扛鼎之殊勋。
齐笔的滥觞可推溯至新石器时期,后经蒙恬改制而成。早在王羲之、颜真卿、张择端、郑板桥、蒲松龄等文化群星的辉耀下,名满神州。它饱蘸着中国人文精神,泼洒下数千年华夏文化发展演进的绚烂画卷。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其工艺薪火传承,已臻炉火纯青之境,遂为当今天下推重之笔林珍品。
相关资讯
四大名笔之中华齐笔
文房四宝,笔居首位。
“蒙恬造笔”的说法在古书《博物志》和《古今注》都有记载,蒙恬造笔的故事也在流传中日益丰富。
相传秦朝(前221年-前206年)蒙恬在外作战时,急需向朝廷奏折求援。情急之下,他割下一捋马尾捆在木棒上沾着锅灰写了一分奏折,于是就有了毛笔。
当然,随着考古的新发现,毛笔产生的年代可能会提前,但在齐鲁大地上,齐笔至少为我们记录了2000多年的灿烂文化。
齐笔是广饶县大王镇西营一带盛产的毛笔的统称。齐笔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齐国笔乡”的美称。
齐笔丰颖尖锐、丰硕圆满、修削整齐、软硬适度、健劲有力,美观耐用,与浙江湖笔、安徽宣笔、河北衡笔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笔。
齐笔选料严谨,工艺[2]精湛,从选料到成笔,
要经过浸、拔、梳、并、连、剔等150多道工序,
每个步骤都是手工活,要求有很高的技术。
笔工们把从选择毛料到制成笔头的过程称为“水盆”,主要是因为其中大部分的工序都需要在放有石灰的水中完成,笔工们裸露的手臂长期遭受着石灰水的侵蚀,因此每一支毛笔中都蕴涵着制笔工人的心血和汗水。
好毛笔注重“四德”。
四德
即“尖、齐、圆、健”。
齐笔到今天仍能不负盛名。
得益于它从选料开始。
就严格按照“四德”的要求进行制作。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难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
健——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写进来坚挺峻拔。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匠心纯手作
齐笔第五代传承人、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郭明昌在毛笔制作的传承中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学习钻研,使齐笔的发展得以延续。
郭老师说:“制作过程中是用不上机械的,全部是手工,手艺的要求是很高的,毛笔头最关键的技术是垫笔,要求都很高,垫不好的话写字就不好用了,用我们的行话来说就是垫的很平。甚至在工作的时候旁边都不允许有说话的。”
齐笔
齐笔在传统制笔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集书法、篆刻、雕镂等艺术于一体,兼具使用、玩赏、收藏、馈赠价值的精品系列套装,更显齐笔风采。
参考文献
- ↑ 西蜀历史的民间与地方微观景象,网易,2021-02-05
- ↑ 中国古代八大金工艺之一鎏金工艺,搜狐,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