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国陶器 |
陶器由粘土或以粘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陶瓷艺术就是指烧中国陶器制工艺及其造型、釉色和装饰等所呈现的艺术特点。
基本内容
中文名:中国陶器
温度:1200
成型:烧制
定义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
基本概述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我们的祖先对粘土的认识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原始社会的生活中,祖先们是处处离不开粘土,他们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晒干后变得坚硬起来。对于火的利用和认识历史也是非常远久的,大约在205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起源
中国陶器起源地
广西桂林的甑皮岩、庙岩、大岩遗址先后发现了距今万年以上的陶器,桂林其他遗址中发现的陶器与甑皮岩陶雏器和双料混炼技术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充分证明桂林是中国陶器起源地之一。
从2001年桂林甑皮岩遗址首期陶被发现,历时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围绕甑皮岩首期陶共同开展专题研究工作。研究表明,甑皮岩首期陶是特殊的泥塑器,也是特殊的陶器;它在捏制成型后未经烧制就直接用来烧煮食物,在煮食过程中经受了不同程度的火炼,具备了一定的致密度,虽然没有烧炼到陶化的温度,更没有完全陶化,但已具备陶器的基本特征及相应的实用功能,这样的器物在经受更高的温度烧炼后可完全陶化。因此,甑皮岩首期陶是陶器的雏形,属于“陶雏器”。陶雏器的出现,揭示了人类从烧烤食物向烧煮食物发展的需求,触及了甑皮岩陶器起源的脉搏,它最终促成陶器的产生。
甑皮岩首期陶与考古实验
甑皮岩遗址第一期发掘的成型陶器仅有一件,简称“甑皮岩首期陶”,为两片陶器残片,呈敞口、圆唇、斜弧壁的圜底釜;器表灰白色,近口沿部分颜色略深,呈灰褐色;器表开裂,呈鳞片状;口径27cm、高16.4cm、口沿厚1.4cm、胎厚3.6cm。甑皮岩首期陶距今12000年,它烧成温度极低,胎质疏松,遇水易解离,疑似没有完全陶化,历经万年岁月的侵蚀奇迹般留存至今,于2001年重现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甑皮岩首期陶烧成温度进行测定,证实其未经250℃以上温度烧制过。
2001年-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的专家多次组织开展模拟甑皮岩首期陶的考古实验。实验显示:按照甑皮岩首期陶的制作工艺,将天然泥土与砸碎的石英石颗粒按特定比例配合,加适量水充分揉练形成具有一定粘结力及抗裂性的坯料,用其捏塑而成半圆头盔型、与甑皮岩首期陶基本一样的 “泥塑器”,仅需数日晾干,不用烧制就可用于烧煮田螺等食物,“泥塑器”直至田螺煮熟都不开裂。
陶器考古新发现
2016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等考古专业机构联合出具《综合意见书》,形成关于“陶雏器”研究成果的综合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考古专业机构一致认为:甑皮岩首期陶属于甑皮岩先民使用“双料混炼”技术制作成的“陶雏器”;甑皮岩首期陶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陶雏器”,是特殊的泥塑器,也是特殊的陶器,是陶器的雏型,是陶器研究史上的重大发现,对研究陶器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双料混炼
“双料混炼”是指利用一种自然泥土与另一种材料(土壤、石料、贝壳或其他材料)以骨肉相融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配比,加适量水互相羼和,经过一定方式混练后,形成具有一定粘结力及抗烧炼能力的坯料,用其塑制的器物可承受一定程度的高温烧炼甚至炼而不裂的工艺。
陶雏器
“陶雏器”是采用双料混炼工艺制作,通过一定方式成型,未经烧制即可承受一定程度火烧不开裂,具有一定用途,在使用中不断经受火烧并形成一定致密度,尚未完全陶化的夹砂泥塑器。
桂林甑皮岩发现的“陶雏器”,应该是陶器从无到有的中间产物。在中国已公布的考古成果中,最缺乏的就是陶器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中的考古标本,中国已有10多处遗址发现绝对年代超过10000年陶器标本,但经科学测试、确定烧制温度不超250°C、而且已经成型的考古标本只见于甑皮岩遗址,可以说是填补了陶器研究史上的空白,这是我国陶器考古首次发现陶器起源过程的考古标本,是陶器考古的新发现。
详细信息
简单说,陶器工艺品是中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风格粗犷、朴实的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代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瓷器创制于东汉时期,唐代在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上达到了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陶瓷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超过前代。中国陶瓷至今兴盛不衰,宜兴的紫砂壶、石湾的陶塑、界首的三彩釉陶、淄博的降色陶、铜官的绿釉陶、崇宁的雕镂釉陶,德化的瓷雕、景德镇的柳叶瓶、凤尾瓶等,均闻名于世。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发明
陶器究竟是怎样发明的,还缺乏可靠的材料予以详尽地说明。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注引中指出:“古奎是九世纪最早提出陶器发明的第一个人,即人们将粘土涂于可以燃烧的容器上以防火,其后,他们发现只是粘土一种可以达到这种目的。因此,制陶术便出现于世界之上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的粘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利品,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独立创造出来。
中国陶器陶器的出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加强了早期人类定居的稳定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制陶技术
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一般选用粘土,经过成型、入窑火烧而成。中国最早的陶器资料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1962年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的圆底罐,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6875±240年,系夹砂红陶,质地较粗糙,外表饰绳纹。公元前5500~前4900年的裴李岗文化的陶器多为泥质或夹砂红陶,亦有少量灰陶,多用泥条盘筑法成型;器形有杯、碗、盘、钵、壶、罐等,其中以三足钵、双耳壶最有代表性;其纹饰有篦点纹、弧线纹、划纹、指甲纹、乳钉纹、绳纹等。磁山文化(前5400~前5100)的陶器除仍用泥条盘筑法外,还出现了捏塑法,陶质以夹砂为主,有红、灰、褐、灰褐等色陶器,同时出现了豆、盂、支架等新器形,部分器物表面饰有绳纹、篦纹、剔刺纹、划纹、乳丁纹等。发现于甘肃秦安县大地湾的大地湾文化(前5200~前4800)的陶器,以夹细砂红陶为主,器形有圈足碗、三足钵、三足罐等;较之上述陶器不同的是大地湾文化陶器中,部分器物有外红里黑,或两面红中间黑的现象,较为别致;其纹饰有网状交叉绳纹、锯齿纹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文化遗址,以及商、西周至秦汉的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依其种类可分为彩陶、墨陶、白陶、印纹陶、彩绘陶器等。
彩陶即彩色陶器,系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自1912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区均陆续出土,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陶器的保养方法
中国古陶瓷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因为种种因素大部分陶瓷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下面专业地给出以下四点建议:
(1)瓷器理想的储存方法是把瓷器放在定做的盒子里,盒子里有海绵或泡沫垫,不要把两件瓷器放在一起,如果非得放在一起一定要用泡沫隔开。要陈列的话最好是放在固定的木架子上,比如实木做的博古架。
(2)在把玩瓷器的时候双手应该保持洁净和干燥,取下戒指,因为戒指会划伤瓷器的釉面。拿瓷器时不要戴手套,因为这样瓷器很容易从手中滑落,器体大的瓶、尊移动时因形体大,一般都是两段拼接而成的,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应该一手托住底,一手拿住脖子,以免使原来拼接起来的两节分离。有的瓶、尊装饰有双耳,我们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和损坏。要抓住器物的主体,而不要抓把手或瓷器佩饰部件等,因为这些地方都很容易断裂,或者把手是粘的你抓把手就很容易再次扒断,在拿起一件带座、带盖的瓷器时,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不能连盖带座一起端,要把能分开的部分先取下,防止移动时脱落打碎。
(3)瓷器的人物雕塑在取放时,须注意当心雕塑的须发和手指部分,因该部分最纤细突出,易损坏。同时在提放雕塑时,忌单手拿雕塑的头部,因雕塑的头部、手大多是直接插进脖子或身子中去的,要防止头与身分离,所以应一手托住塑像的后背,一手拿住塑像的底座。手拿瓷器的大盘、大碗时一定要双手捧握,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以防断裂。遇到多人鉴别欣赏时,要一个一个来,待一个人欣赏完毕,把瓷器放到木桌上,下一个人再来欣赏,不要两人将瓷器手递手的传着,以防万一失手。
(4)平时保养可以用一块湿布擦拭瓷器。用柔软的画笔清扫瓷器灰尘,用柔软的刷子刷瓷器的缝隙。不要用水直接清洗未上釉的陶瓷,因为陶瓷有吸水性,而且出土的陶瓷外表很松垮,有的器身的化妆土已经像粉末状不能清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