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锁文化博物馆

中国锁文化博物馆位于吴文化腹地——苏州市相城区,是一家由苏州万盛亿五金锁具有限公司投资创办,以收藏、研究、展览中华古锁为目的,以传承民俗文化、记录行业历史为追求的民营博物馆[1]

中文名称: 中国锁文化博物馆

类 别: 综合类

地 点: 苏州市相城区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六,9:00—17:00

投资创办: 苏州万盛亿五金锁具有限公司

目 的: 收藏、研究、展览中华古锁

目录

馆藏文物

广 锁Broad Lock

广锁是中国古代使用最为广泛的横式锁具,多用于锁门、锁柜、锁箱。《十三经注疏》中说:“东西为轮,南北为广”,《辞源》解释为“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广锁在清代光绪年间大多生产于绍兴,俗称“绍锁”,民间也称为“横开锁”、“撑簧锁”或“枕头锁”。

中华古锁

广锁大多为铜质簧片构造挂锁,正面呈凹字状,端面则是三角形与长方形的组合。明代以前的广锁,其端面呈长圆筒形。明代与清代时期的广锁,其材质大多为铜,端面上部呈三角形,下部则呈斜方形,清代以后的广锁,其材质大多为黄铜,亦有云南白铜与铁质者,其端面上部与明清时期者相同,下部则呈正方形。铁质广锁袭用明代以前广锁的样式,其端面呈长筒圆形,有三道箍、五道箍、车光等种类,三道箍与五道箍为在圆筒形锁体上加上铁箍,可增加美观提高强度。

花旗锁Pattern Lock

花旗锁主要指花式簧片挂锁,大多用于锁箱、柜、抽屉等,“花”指花样,“旗”则有表示的意思;《左传》中说“佩,衷之旗也”,《十三经注疏》中说“旗,表也”,因而花式的簧片锁俗称为花旗锁。花旗锁颇具民族风格,镌雕洗练,工写兼蓄,做工精细传神,一般用金银铜铁等材料制成,以铜质为主。花旗锁因为是花式锁,所以其造型有很多,人物、动物、植物、乐器、文字、生活用品等,精彩异常。

首饰锁Jewelry Lock

质地有金、银、铜、铁、木、石、玉、骨等。形状如元宝或者如意,锁体两面镂刻醒目文字或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首饰锁中长命锁最为常见,长命锁也叫“百家锁”、“百家索”、“百家练”等,是民间用来祝福孩童健康成长的一种吉祥物。据说系长命锁的风俗发端于汉代,最初人们只是在端午节时用五色丝线缠于儿童手臂上。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说:“荆楚人端午日以五色丝带系臂,辟兵鬼气,一名长命缕,今有索是也。”后来的人们在索上增加饰物,有锁状有如意状,上面打制“长命百岁”、“富贵长命”等字和各种吉祥图案有的还挂金银锁片,这就是后来的长命锁。馆藏的两件心形簸盘长命锁都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项链、簸盘主体、悬坠饰物,其中簸盘主体是心字造型,上面摆放有算盘、剪刀、尺子、书卷等,寓意孩童长大后不管是经商还是读书,哪条路都可以获得成功。这类供小孩佩戴的长命首饰锁风格独特,主要在明清时流行于江南一带,尤其是徽州地区。

刑具锁Torture Lock

镣制以铁为连环,共重三觔,犯徒罪者带镣工作,山海经曰山有木名枫,蚩尤所称桎梏也,桎足械,梏手械,盖此械已出黄帝时矣。——《三才图会》刑具锁指各种用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器械。现代汉语中的“幸”字,在甲骨文中,其义是木质手铐锁,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分析可知,商朝木手铐的形制是:树枝丫配以绳子和绳结。“报”字的繁体字是“报”,甲骨文中像人手被塞进枷锁的样子,“报”有判决,按法律定罪的意思,《韩非子·五蠹》:“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君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

发展历史

早期人类过着穴居生活,为了躲避野兽的侵袭,人们会用巨石堵住洞口,有时候还会在巨石的下面放一块起阻碍作用的小石子,可能这就是最早最简单的安全装置。随着时代文明的进步,安全装置所使用的材料也有所扩展,为了保护贵重的财物,先民学会了用绳结系紧物品,同时又设计出名为“觽”(xi)的尖状物来解开绳结,广而言之,“绳结”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锁具雏形,而“觽”则是中国最早的钥匙。

木锁的使用可以追述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东周时期的木锁构造简单,门上有一个孔,竹竿类的横管工具从门外进入,拨动门内的木栓来开门或者关门。中国最早的金属锁出现于青铜时代,簧片结构被应用到锁体内部,该结构利用钥匙与弹簧片的几何关系与弹力作用来开锁关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锁具内部的簧片结构开始复杂化,据说鲁班也曾对此做出重要的贡献。金属锁在社会中的广泛使用,始于东汉末年。

中华古锁可以分为簧片构造锁与文字组合锁两大类。簧片构造锁使用时需要钥匙,分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和刑具锁四种;文字组合锁是一种相对特殊的锁,使用时没有钥匙,只需一串密码。除传统锁具之外,我馆还收藏有数量可观的近代特色挂锁,这些藏品涵盖和折射出各个时代多元文化发展下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宗教、教育、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细节特色。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六,9:00—17:00(周一周日闭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