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前身为云南热带森林生物地理群落定位研究站(1958年建站)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实验植物群落研究室(1959年建室)。

概况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前身为云南热带森林生物地理群落定位研究站(1958年 建站)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实验植物群落研究室(1959年建室)。1957年冬,中国科学院 竺可桢副院长在莫斯科与前苏联科学院林业研究所所长B.H苏卡乔夫院士共同签订了国家级合作研究项目-“云南热带森林生物地理群落研究”协议书,于1958年在云南西双版纳[1]景洪县大勐龙建立了“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物地理群落定位站”。1959年初,曲仲湘、吴征镒、蔡希陶等老一辈科学家提出了开展模拟热带雨林的多学科人工群落实验研究,旨在探讨和寻求我国热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生态与经济,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取多种农、林副产品的合理途径,并提供科学依据。并于同年建立了“实验群落研究室”。虽然称为研究室,最初为了防避野兽及蛇等爬行动物侵扰,只好把房子盖在大树顶上,用竹梯爬上去,工作、学习、睡眠都在树顶上。后来,由于实验群落研究室人员的增加,树顶研究室已无法容纳这样多的人了,只好从树上搬下来,在荒草丛中砍开了一片地,以树丫做柱子,竹子作墙,茅草作屋顶,建立了群落研究室的第二代“新居”。

打点定位

近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以下简称“版纳生态站”)完成版纳植物园热带亚热带树种适应性和生态弹性试验研究平台(以下简称“弹性平台”)植树位点定位工作。该项工作使用全站仪和RTK测量仪,耗时一个多月,目前已完成4m×4m点位的打点定位、PVC管安放、点位数据处理和点位图绘制等,总打点数3000多个,打点面积约8公顷。

该弹性平台在是版纳植物园十四五规划重要方向之一,在版纳生态站、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和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进行建设,涉及热带森林、热带干热河谷、亚热带森林三种典型地带性植被,后续将用于开展树种适应性和生态弹性试验,对预防和预测森林衰退和死亡以及生态恢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广大科研人员[2]进行热带森林、热带干热河谷、亚热带森林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平台支撑。

感悟

当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视察了研究室后,感慨地说“这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个草房研究室啊!”他鼓励大家,要在平凡而艰苦的条件下,做出不平凡的工作来。

参考文献